这段文字描述了妨害公务批捕后的流程。首先,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分子;接着,将逮捕的犯罪分子送看守所羁押,并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然后,公安机关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有犯罪行为,应当立案侦查;最后,对于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以下是改写后的妨害公务批捕后的流程:
1.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分子;
2.立即将逮捕的犯罪分子送看守所羁押,并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3.公安机关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4.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有犯罪行为,应当立案侦查;
5.对于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妨害公务批捕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代表人民意志的公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妨害公务批捕程序是指在公安机关对于妨害公务罪案件进行侦查、取证后,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案件进行逮捕程序的步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报案、举报、自首的或者通过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获得的案件线索,经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公安机关应当进行讯问、调查,并通知其家属。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妨害公务罪,公安机关应当立即进行逮捕。
因此,妨害公务批捕程序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公安机关对于报案、举报、自首的或者通过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获得的案件线索,经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其次,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公安机关应当进行讯问、调查,并通知其家属;最后,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妨害公务罪,公安机关应当立即进行逮捕。
妨害公务批捕程序是保障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处理应当依法进行,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同时,公民有义务协助维护社会治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
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全文94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