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2月4日电春节过后,又一届高校毕业生进入了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在西安各大高校举办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事业单位日益增多,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一次次的选择机会。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用人单位把招聘当作了形象宣传,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看似诱人的工作岗位实为给自己树招牌的空中楼阁。此种现象值得毕业生们警惕,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一家外资企业两个月前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一场声势不小的招聘会,薪酬不菲的工作岗位十分诱人,引来4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应聘并递交了求职简历。然而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录用的信息和应有的反馈。
据西安交大、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学校的一些毕业生反映,因为工作难找,同学们对层出不穷的招聘会尽量每招必到,以免错失良机,但有始无终的招聘经常遇到。
西安交大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介绍说,招聘广告比其它广告要便宜得多,一些单位为了做广告,造成轰动效应,虽然本来不想招人或无力招人,却还是在媒体上发布诚聘英才的信息,甚至大张旗鼓地举办招聘会,结果所有投到这里的简历都成了废纸,有些单位招聘过后就再也没有反馈信息,我们也联系不上。
一些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分析说,求职者增强识别能力,首先要立足于自己的客观条件、能力和就业取向,有选择地考查招聘信息、参加招聘会;其次,参加完招聘,投送简历三四天后,如果没有得到回音,应主动根据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与招聘主管人员取得联系,进一步推荐自己,同时摸清对方的底牌,如果对方诚意不高就应及时放弃。
此外,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管理,用人单位在公开招聘前都应向劳动人事部门或招聘会组织单位登记用人信息,对以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的单位要给予处罚。
全文70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