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事审判监督的方式是什么?时发现的错误。为保证办案质量,司法机关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自查或互查,或按照上级指示进行必要的简易审查或复核。通过日常工作检查和对部分案件的综合审查或者复核,发现生效判决有错误的,应当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四)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纠正错误案件的建议。人大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密切,人民群众愿意向他们反映情况和要求。在检查、调查研究过程中,以及在代表会议期间,因应确实错误的决定而提出的动议或反映的冤假错案材料,反映了权力机关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司法机关应当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反映的议案、问题或者情况,作为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重要物质来源,及时审查并向监督机关报告是否提交审判监督程序的决定。对机关交办的案件,还应当报告处理结果。(五)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对生效判决的意见。党政信访部门根据国情、政策方针的变化和司法工作提出的对某类案件的审查文件,当然应当成为启动再审程序的重要物质来源和依据。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机关、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等机关和组织或者法律意见书移交的材料,也是再审材料的重要来源。一些省级机关制定了《律师履职条例》,规定律师机构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经司法行政主管机关同意,可以申请复议,审判监督程序的物质来源主要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近亲属的申诉;人民法院、检察院在办案检查中发现的错误判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纠正错案的建议;上诉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对有效判决、裁定提出质疑、意见和反映的最重要形式。审判监督程序中的上诉,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近亲属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或者检察院申请复议的诉讼活动。上诉提出后,(一)人民法院应当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两年内受理刑事案件申诉人的上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一)原审可以宣告被告无罪;(二)原审被告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三)疑难、复杂、重大案件不符合上述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各级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起的上诉,应当登记,认真审查处理。人民法院审查后,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诉,应当采取信访方式处理。(2)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一般由人民法院受理和审查。直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未经人民法院审查处理的,上级人民法院可以移送人民法院审查,并告知申诉人;对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或者已经作出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经审查处理仍坚持上诉的,上级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和审查,下级人民法院也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处理。(三)原人民法院审查处理的上诉,应当建立上诉档案,上级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上诉和移送下级人民法院审查处理的上诉
(4)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对法院维持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不服提起上诉初审。第一审人民法院审查后,应当撰写审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五)对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死刑或者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死刑的案件,原批准死刑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上诉处罚或者提交原审人民法院审查。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撰写审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逐级报请原审人民法院审查批准。(六)人民法院受理上诉后,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决定,不得迟于六个月。有刑事诉讼法第条规定情形之一,经审查认为符合规定的,由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上诉,应说服申诉人撤回上诉。
特别注意:对于仍坚持上诉的人,如果申诉人对驳回上诉不满意,应发出书面通知予以驳回。
(7),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上诉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驳回上诉。经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后提出上诉的,没有新的充分理由的,人民法院不得再受理。特别注意:人民法院受理上诉后,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决定,不得迟于六个月。审查和处理检察机关的申诉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近亲属认为向检察机关申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错误的,检察机关信访部门和监狱检察部门应当分别处理,依法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告知信访人。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有刑事诉讼法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上诉理由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近亲属的上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理:(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2)定罪量刑的证据不准确、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4)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枉法
全文1.9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