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拆迁的实施条件和法律限制
时间:2023-07-02 21:04:07 322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2010年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坚决纠正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城镇房屋拆迁,必须严格依法规范进行,必须充分尊重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货币补偿等方面的意愿。对采取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野蛮手段逼迫搬迁,以及采取株连式拆迁和突击拆迁等方式违法强制拆迁的,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该通知一出,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业界一片叫好。本文将就该《通知》中所提到的行政强制拆迁的条件,和拆迁中应注意的相关法律问题作简要介绍。

一、行政强制拆迁的法律依据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十七条规定: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行政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二、行政强制拆迁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的规定,行政强制拆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被拆迁的主体有两种情况。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已订立,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已经裁决。(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则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且已经过调解,仍拒不搬迁的。

2、补偿安置已经实施。《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19条规定:拆迁人未按裁决意见向被拆迁人提供拆迁补偿资金或者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不得实施强制拆迁。

3、已经组织了听证。《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18条规定: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前,应当邀请有关管理部门、拆迁当事人代表以及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代表等,对行政强制拆迁的依据、程序、补偿安置标准的测算依据等内容,进行听证。

4、拆迁的裁决已经通知被拆迁人,被拆迁人拒绝自行搬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5、公证部门已经对被拆迁房屋及其房屋内物品进行了证据保全。《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二十二条规定:行政强制拆迁应当严格依法进行。强制拆迁时,应当组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被拆迁人单位代表到现场作为强制拆迁证明人,并由公证部门对被拆迁房屋及其房屋内物品进行证据保全。

6、具备申请行政强制拆迁所需的材料。包括:行政强制拆迁申请书;裁决调解记录和裁决书;被拆迁人不同意拆迁的理由;被拆迁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书;被拆迁人提供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权属证明或者补偿资金证明;被拆迁人拒绝接收补偿资金的,应当提交补偿资金的提存证明;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行政强制拆除在执行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1、对拆迁方来说: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后,方可向政府提出行政强制拆迁申请。未经行政裁决,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拆迁。拆迁人未按裁决意见向被拆迁人提供拆迁补偿资金或者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不得实施强制拆迁。做出强拆决定后,应当于强拆前15日通知了被拆迁人,并动员其自行搬迁。这里的15日可以视为行政机关给予被拆迁人的最后搬迁期限,也可以视为被拆迁人进行复议或诉讼的期限。当然,这也体现了立法者着眼民生而对此项权力的谨慎适用。拆迁人、接受委托的拆迁单位在实施拆迁中不得采用恐吓、胁迫以及停水、停电、停止供气、供热等手段,强迫被拆迁人搬迁或者擅自组织强制拆迁。否则,由所在市、县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并依法予以处罚;触犯刑律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被拆迁方来说:正确认识拆迁的法律意义和社会价值,积极配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在拆迁补偿中,正确确定被拆迁房屋的市场评估价,不应故意阻碍拆迁且漫天要价。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可以通过有礼有节的协商或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外,我国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很多矛盾集中出现,就难免会产生交集,引起强制拆迁或暴力抗法的行为。但无论怎样混论复杂的关系,其实我们都可以通过法律这种和平的方式解决。所以,如遇有问题,先冷静下来,我们可以和您一起思考解决办法。

公司解散诉讼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本文介绍公司解散的含义、法律依据、诉讼规定以及在审理公司解散案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公司解散的条件、被告的适格问题、调解问题、法院判决公司解散时应否一并判决公司清算的问题、当事人同时起诉解散及清算公司,法院应否受理的问题这五大问题。

公司解散的含义

公司解散是基于一定事由,使公司人格发生消灭的原因行为和程序。学理上一般将公司解散分为合意解散、行政强制解散和法院判决解散三种类型。合意解散又称自愿解散,是基于公司自己的意思解散公司;行政强制解散是因公司违反有关行政管理规定,而由行政主管机关决定解散公司;判决解散则是人民法院基于当事人的申请,在特定情形下依职权裁决解散公司。

公司解散的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予以解散。其中,第(一)至(三)项是合意解散的情形,第(四)项是行政强制解散的情形,第(五)项则是判决解散的情形。公司一旦解散,并不意味着公司人格的立即消灭,它只是直接导致公司营业权利能力的丧失和公司清算的开始,是公司人格发生消灭的原因。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公司解散诉讼一般限于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的情形。解散公司案件审查立案时,除了应审查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外,因该类诉讼的特殊性,还应同时审查是否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的条件。审判实践中,往往存在公司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或者公司被行政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时,因公司或者相对方股东不组织进行清算,一方股东向法院起诉解散公司的情形。股东会决议解散或者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均是公司的解散事由,一旦公司被决议解散或者吊销了营业执照,则意味着该公司已解散,该公司只存在解散后的组织清算问题。当事人再诉请法院判令解散公司的,属对公司的重复解散,也缺乏相应的诉权,其起诉依法应予驳回。

在公司解散诉讼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公司解散的条件。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应符合以下条件:

(1)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主要包括公司陷入僵局和欺压行为两种情形。公司僵局一般是指因股东或董事间矛盾激烈或发生纠纷,且彼此不愿妥协而处于僵持状态,导致公司机构无法有效召集,或者即使能够召集也因任何一方的提议都不被对方接受和认可,无法达成有效决议,使公司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甚至瘫痪的事实状态。欺压行为则一般是指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正在或将以非法的、压制的方式行事,使公司财产的管理或处分显著失策,危及公司存立等情形。

(2)提起诉讼的股东用尽了其他救济手段,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公司僵局或欺压行为。这里的其他救济手段,应主要是指公司内部的救济手段,即原告应当用尽公司法赋予的股东权利,穷尽公司内部自力救济,仍不能解决僵局或者欺压问题的情况下,才可选择诉讼的手段。起诉时,原告股东应向法院提交其行使股东权利解决纠纷或自行协商未果的证据。

(3)原告应是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是一个股东,也可以数个股东合计持有10%,以起诉之日为准。

2.被告的适格问题。

公司法规定了提起公司解散诉讼的原告的资格,但对公司解散诉讼的被告资格并未作出规定。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做法不尽一致:有的以公司为被告,有的以相对方股东为被告,还有的以公司为被告、相对方股东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公司解散诉讼是有关公司组织的诉讼,关系到公司能否继续生存的问题,故公司应作为此类诉讼的被告。至于公司的其他股东是否应一并参加诉讼的问题,因公司解散诉讼主要涉及原告股东与相对方股东(如控制股东或侵权股东)间的冲突,相对方股东一般应作为被告参加诉讼;至于其他股东,可以根据案件审理需要列为第三人。

3.调解问题。

公司解散往往涉及公司与股东、股东之间、公司与交易第三人、公司与职工等诸多利益平衡问题,为了化解当事人间的纠纷,尽可能地避免解散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法院在公司解散诉讼中应把调解设为必经程序,本着非解散措施优先的原则,尽可能地进行调解,积极寻找强制解散公司的有效替代方案,促使股东、董事之间达成和解或者对公司进行必要的整顿,诸如责令公司修改章程、撤销或变更公司决议等。尽量发挥股东退出机制的作用,让股东离散而非公司解散,给一方股东一定的宽限期以合理价格转让股份给对方;或者允许异议股东要求对方回购股份,以达到拯救公司的目的。

4.法院判决公司解散时应否一并判决公司清算的问题。

有观点认为,基于公司僵局和股东欺压的现实状况,法院在判决公司解散的同时,应一并对公司清算事宜作出裁决,合理主导公司清算,以利于纠纷全面彻底的解决。实质上,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法院依法作出解散公司的判决后,也仅仅是发生了公司解散的事由,等同于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的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撤销等其他四项解散事由。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公司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所以,判决公司解散时,公司是否能够自行清算尚无定论,法院不宜一并判决公司强制清算。

5.当事人同时起诉解散及清算公司,法院应否受理的问题。

当事人同时起诉解散及清算公司的,法院在立案时应予以必要释明,告知当事人应当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百八十三条和第一百八十四条之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起诉解散公司或者起诉清算公司。当事人坚持一并主张的,法院对其清算的诉请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公司解散、清算纠纷案件,法院应当按公司解散案件进行审理,对当事人的清算请求应驳回其起诉。同时,应告知当事人如果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当事人可依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之规定先行自行清算,自行清算不能时可请求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仅规定,在公司不能自行清算时,公司债权人有权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清算。那么,公司股东是否有权在此情形下申请强制清算呢?笔者认为,公司自行清算不能时,不仅会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同样也会损害公司股东的利益,所以,应当赋予公司股东在公司不能自行清算时向法院申请启动强制清算的权利。

全文4.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行政强制 最新知识
针对行政强制拆迁的实施条件和法律限制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行政强制拆迁的实施条件和法律限制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