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绝对安全的神话,在任何国家都不存在。
在好些人拐弯抹角地托了亲戚朋友漂洋过海往回捎原装“洋”奶粉的今天,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洋货“黑名单”咣当一下砸在了面前:仅今年1至7月,就有2719批次不合格进境食品、化妆品被咱们拒之门外,单说吃的,就包括带菌奶粉、“哈喇”杏仁、搁了罂粟籽的饼干……
食品安全这事谁都知道,不治则乱,而这个“治”字,一定得先从自个儿身上展开。然而在发达国家们自诩食品安全法规密密麻麻、全之又全,动辄对他国食品安全问题上纲上线、“炮轰”连连的今天,咱们依然会隔三差五地听说美国的牛肉和西红柿前后脚闹出病菌感染,日本的农药大米四处流传,进口给咱们的奶粉、巧克力时不时的有这种污染、那种酸败——可以说,没有任何国家、任何品牌、任何时段,有资格自夸食品绝对安全,更没有资格通过对别人的指手画脚来证明自己的高尚跟清白。
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永远的质检,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哪个国家也别摆出居高临下、“惟我优质”的姿态。洋食品没理由凭一个“洋”字就被天然划到“安全”、“高档”、“放心”那边,咱们更没理由因为洋食品原产地质检所谓“严”就对它网开一面。
对食品的质检就是把扫帚,必须勤快,这扫帚既要对内还要对外,一旦隔一段时间,发现“扫帚”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那不干净的食品可能就离咱们的餐桌不远了。
全文550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