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安全应做好质量安全保障
时间:2023-06-06 19:44:27 229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近日,一个席卷众多国际级企业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除当事各方紧急应对外,大众围绕此话题也展开口水战。情绪激动者有之,见怪不怪或抱怨环境的亦不乏其人。然而,食品安全毕竟关乎每一个人,诸如此类的事件不应该仅仅成为平淡生活的调剂。去掉洋品牌等影响判断的字眼,我们有理由追问:食品安全到底靠什么来保障?

虽然外资品牌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但如此之多的国际知名企业牵扯其中,仍然十分罕见。上游供应商是号称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及蔬菜加工集团的美国某某集团旗下公司,下游则囊括麦当劳、肯德基等一串响当当的企业。这些以往都是被大众下意识认为是干净安全、拥有完善品控的国际企业,本次涉及的可不是普通的卫生问题,而是过期变质鸡牛肉。这个事实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上述对事实进行的还原,并不是要对洋品牌们再次大加批判。因为事情已经发生,单纯的批判意义微乎其微,这里想强调的是,在食品安全面前,一切外在的光环都对实际的质量保障没有任何提升。至于有人认为:洋快餐店没有检验每一批原料的能力,只能选择信得过的大供货商。而是否信得过,应该是监管部门的责任。这个说法不但有推脱责任之嫌,更难经得起推敲,因为同样的逻辑在本土企业身上也适用。

虽然真相是如此,但洋品牌通过长期的品牌塑造,导致即使发生了如此恶劣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些人仍然迷信洋快餐及其供应体系。其实,这一点在包括奶粉在内的乳制品行业表现更为明显。比如,洋奶粉曾在国内外查出过多起质量问题,依旧被不少人赋予额外的光环,其质量保障体系反倒显得模糊不清。而事实上,近年来在国家严格地监管下,完全没有光环效应的中国乳品企业才更显现出品质控制的功力,只是很多人还缺乏耐心去深入地了解。拿已经进入全球乳业10强的伊利来说,其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测标准已经得到世界同行公认,也正因此,得以运用自身的欧洲研发中心平台,承建首个中荷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将两方的优秀质量成果融会贯通。当然,值得欣慰的是,即使没有光环,靠着在质量方面的透明、坦诚,伊利赢得了国人的普遍青睐,成就了今天的地位。实际上,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的道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为不具有光环,只能着重在品质方面加以突破。这方面,目前已成为中国含金量最高的企业的华为可谓典范。从最初在国内更多依靠本土优势打败洋品牌,到在全球建立研发中心,最终打败爱立信等全球电信巨头,成为世界第一。格力同样如此,依托对品质的专注,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脱颖而出,在国内做到全球第一。他们的成功路径提示更多的国内企业,不必去羡慕洋品牌的光环,潜心在品质方面发力,其他的都会水到渠成。

相比较而言,带有光环的洋品牌多少带有傲慢,即使本次发生如此恶劣的食品安全事故也遮遮掩掩。许多国人愤怒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显而易见,随着更多人警醒,无论对洋品牌还是本土企业来说,会发现品牌光环越来越没价值,扎扎实实地投身到真正的质量安全保障上才是正道。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竞争 最新知识
针对进口食品安全应做好质量安全保障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进口食品安全应做好质量安全保障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