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并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此前,我国公民没有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时用的是户口簿和单位介绍信。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分为10年、20年、长期三种,第一代居民身份证为聚酯薄膜密封、单页卡式,15位编码。
1984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同时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
1949年解放后,我国公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居民身份证,证明自己身份的时候用的是户口簿和单位介绍信。
1984年4月6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颁发居民身份证若干问题请示的通知,同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
自此,我国通过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揭开了居民户口证件化管理的序幕,并且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
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分为10年、20年、长期三种。第一代居民身份证为聚酯薄膜密封、单页卡式,15位编码,最初发放的有一大批身份证是用手工填写的。
居 民 身 份 证 制 度 如 何 开 启 了 我 国 管 理 新 篇 章 ?
居民身份证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自1980年开始实行以来,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它的实施,开启了我国管理新篇章,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居民身份证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过去户口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人口的全员登记和管控,为社会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持。同时,居民身份证制度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商家的经营和交易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政府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然而,居民身份证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身份证信息的保护问题、身份证的办理和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身份证信息被泄露或滥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加强居民身份证的管理和规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居民身份证制度是我国管理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实施为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居民身份证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自1980年开始实行以来,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它为我国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持,同时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加强居民身份证的管理和规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身份证法》第2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