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在起诉时,提供具体的被告信息可以使法院依法登记立案。为了明确被告信息,可以在起诉状中列明,并在提交立案材料时请求法院予以协助查明对方身份信息。实际中,有很多信息可以用来区分被告,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社会关系、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其他户籍登记内容等等。可以通过对方的资产线索、工作单位、租房或共同的朋友等信息来获得被告的真实身份信息。因此,提供足够的被告信息是起诉成功的关键。
一、在不知道对方身份证号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前往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原告起诉时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第三项也作出了与前述内容一致的规定。因此,只要你只要提供具体明确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即使没有被告身份证号码,法院也应该依法登记立案。二、越可能多的收集被告的信息在起诉状中列明,明确被告信息,在提交立案材料时可请求法院予以协助查明对方身份信息。实际中,能使被告区别于他人的信息很多,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社会关系、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其他户籍登记内容等等。信息越多,越利于确定具体的被告,那我们可以什么办法来明确具体被告?3个办法;1)通过对方的资产线索来查明,如知道对方车牌号,可以去车管所查询、来往中的微信帐号、支付宝帐号申请法院调查函去支付宝或微信公司那里调取。2)对方有工作单位、可与工作单位沟通查询或对方有租房,可与房东联系沟通查询3)通过共同的朋友或翻看其过往分享的信息,如朋友圈晒如火车票、支付宝、微信号、QQ号、钉钉号等获得其真实身份证息的线索。
" 收 集 被 告 信 息 : 应 对 诉 讼 难 题 "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身份对于案件的审理至关重要。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因此,在行政诉讼中,被告信息的查询和确定需要遵循上述规则。
在诉讼过程中,如您无法获取被告的身份证号,只要能提供具体明确的足以使被告或被告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姓名或名称、住所等信息,法院也应依法登记立案。此外,为了在起诉状中列明被告信息,您可以尝试通过对方的资产线索、工作单位、租房等途径收集被告信息。在行政诉讼中,被告身份对于案件审理至关重要,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原告起诉时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规定:当事人提出起诉、自诉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起诉人、自诉人是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起诉人、自诉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提交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提供组织机构代码的,应当提供组织机构被注销的情况说明;(二)委托起诉或者代为告诉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代为告诉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三)具体明确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四)起诉状原本和与被告或者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人数相符的副本;(五)与诉请相关的证据或者证明材料。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