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行期间可以变更被执行人吗
1.在执行期间,确实存在可以变更被执行人的情形。这主要发生在申请执行人发生变更或者被执行人发生变更的情况下。
2.当申请执行人发生变更时,例如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其遗嘱执行人、受遗赠人、继承人或其他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的主体,可以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
3.当被执行人发生变更时,例如被执行人被其他主体合并或分立,新设立或存续的主体可能承担被执行人的责任,从而成为新的被执行人。
二、变更执行人的情形
变更执行人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申请执行人变更:当申请执行人因死亡、失踪、离婚、法人终止、合并、分立、清算或破产等原因,导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转移给其他主体时,这些主体可以申请变更申请执行人。
2.被执行人变更: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等行为,或者发现新的被执行人的,执行法院可以依职权或者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变更被执行人。
这些变更情形的出现,都是基于法律对于执行过程中权利义务关系调整的考虑,旨在确保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强制执行工作流程
强制执行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立案:申请执行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法院审查申请材料后,决定是否立案。
2.发出执行通知:立案后,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3.采取执行措施:如被执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义务,法院可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执行措施,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处置。
4.执行完毕或终结:当被执行人履行完毕义务或执行标的无法执行时,执行程序结束。
全文686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