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当事人之间因对合同权利行使、义务履行以及利益分配存在不同的观点、意见和请求,因此发生众多合同争议。
所以,合同当事人针对实际情况,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制订有效的合同争议条款已成为合同制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同不生效时,如果发生争议不影响合同中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条款效力。
一、签订劳动合同是什么意思
1.通过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责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藉以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定的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是以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为其内容的。究竟双方当事人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应该履行怎样的义务,必须借助于劳动合同给予明确。也即是说,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一方面把法律所赋予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抽象的法律上的权利给以具体化,另一方面也需要依据当事人双方的平等协商创设一些法律未予明定但将给予承认并保护的权利,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劳动合同成立的前提。2.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拘束力。劳动合同经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当事人双方即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任何一方未经合同另一方的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但法律赋予一方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享有单方解除权的除外。劳动合同的效力体现在受法律保障的强制执行力,法律也正是通过要求当事人严格履行合同,并对违反合同的当事人课处法律责任的方式,维护劳动合同的严肃性。3.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处理劳动合同争议的依据。劳动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基于对劳动合同条款的不同认识,或者因为其它原因,难免发生争议。在处理这些时,争议处理机关就应当在查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依照合同和法律的规定,判断是非曲直,明确当事人的责任。
二、二手房合同无效违约条款是否有效
二手房合同无效的,违约条款也无效。
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但是,违约金条款不属于解决争议的条款,争议解决条款是指合同中约定的,如果双方发生争议,是选择仲裁还是诉讼等条款。因此,如果合同无效,违约金条款也无效。
三、协议中可以约定哪些管辖法院
协议中可以约定的管辖法院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诉讼法院,但是不能违反法院管辖的相关规定。
一、在约定管辖法院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约定管辖法院的意思表示必须通过书面方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也可以是在诉讼前达成的选择管辖的协议;
2、选择的管辖法院的范围是限定的,即只能是在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中进行选择;
3、当事人选择的管辖法院必须是明确的。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选择管辖的协议不明确或者选择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中的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选择管辖的协议无效,依照法律规定确定管辖。如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履行中出现的合同争议,双方协商解决。不能协商解决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约定管辖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如本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就不能协议约定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本应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的案件就不能协议约定由不动产所在地之外的法院管辖。
二、合同订立条件如下:
1、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法。商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法;
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订立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由于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和承担的,所以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法。如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就不予承认和保护,这样,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目的就不能实现;
3、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法。合同必须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法。经过谈判、讨价还价后达成的相同的、没有分歧的看法;
4、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法。如果合同没有经过承诺,而只是停留在要约阶段,则合同未成立法。商合同是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开始,由合同要约和对此的承诺达成一致而成立。
总之,协议中可以约定的管辖法院,但是不能违反法院管辖的相关规定。在约定管辖法院时应注意其相关事项。合同类型多种多样,而在产生纠纷的时候,对于当事人想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就要先确定好应该向哪个法院提起诉讼。例如,若是属于保险合同纠纷,按照要求就是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要是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由于合同的性质和内容不同,许多合同都具有其特有的成立要件,所以合同订立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