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的主要流程是:1、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2、法院受理后,将受理通知书和开庭传票送达原告,并通知付款;向被告及证据材料副本、开庭传票等送达被告。法院开庭审理,并依法进行调解或判决。4、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在15日内上诉,由上级法院重新审理、调解或者判决。5、一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支付的诉讼费用包括:(一)案件受理费;(二)申请费;(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民事案件收费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诉讼费用的性质。第二,要考虑案件的性质。具体标准应当按照国务院《诉讼费用支付办法》执行。
民事诉讼手续有哪些
对于民事诉讼来说,首先要明确原告是直接与本案相关的利害人,被告是清晰明确的,并且具备完整详细的诉讼请求和事实。原告应该向当地所负责管辖的人民法院提交诉讼状,诉讼状中需要包括原告和被告的具体信息,比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等,原告诉讼请求和事实以及相关的证据。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全文78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