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4日,备受关注的解百纳商标一案在京首次开庭。从开庭的情况来看,张裕主张解百纳并非通用名称的主张还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而原告方提交了非常有利的证据,说明解百纳在业内一直被视为一个葡萄品类。看来现在断言解百纳归属张裕尘埃落定尚为时过早。法律专家指出,解百纳作为国际公认的一种葡萄酒通用名称,其真正归属尚需等待法庭的判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起牵涉到巨大经济利益的红酒第一案,涉及到同知识产权规则国际惯例的冲突,也引起了国际葡萄酒行业的强烈反应。而张裕作为一个外资股份占40%的中外合资企业,也很难再用民族品牌的说辞来为自己张目。业内人士指出:一旦张裕在这场挑战国际性规则的商标战中胜诉,则不仅标志着全球所有葡萄酒企业在中国使用解百纳这一通用名称,都要向张裕支付买路钱,更意味着全国消费者在购买解百纳这种普及型红酒之时,不得不多付出20亿元的消费成本。
解百纳归属引发国际同行强烈反应
今年8月间,就有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家撰文指出,解百纳注册为商标可能引发同知识产权国际惯例的冲突。解百纳是法文Cabernet一词的音译。翻译名称的知识产权不同于原创名称的知识产权,而且是附属于原创名称的。法文Cabernet作为酿酒原料的葡萄品系,包括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这是葡萄酒行业家喻户晓的惯例,国际上除了中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葡萄酒用Cabernet这个直接说明葡萄酒原料的词或者它的外文译名注册葡萄酒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解百纳以前也从未被视为一个与张裕联系在一起的独特品牌形象,而是被视为葡萄酒的一个共享品类。
看来这一担忧确实是有道理的。听到这一消息,我极为震惊。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首席代表、中国区总协调官赖世平表示,意大利几乎所有地方都在种植和生产解百纳,如果按照张裕的说法,那我们的葡萄酒出口中国、是否也应该向其缴纳商标使用费呢?
震惊的远远不仅仅是张裕的这位意大利同行,美国国会有关部门在近期的报告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特别提示,希望美国葡萄酒生产和出口商高度关注解百纳官司的进展,避免利益因此而受损。
另外一位欧洲葡萄酒进口商则表示,这件事情如果在欧洲发生,不仅不可能通过注册,还将遭遇人们的普遍质疑甚至嘲笑。同时他还告诉记者,张裕出口的Cabernet葡萄酒标注的是彩龙商标,而不是张裕解百纳。这将给正在急速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民族葡萄酒产业带来不利的品牌影响,一个企业试图将行业资源据为己有,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这位法国葡萄酒进口商这样表示。
在这些外国葡萄酒同行看来,Cabernet是国际葡萄酒业公认的一种葡萄品系,是葡萄酒业的共有资源,只是因为销到中国,才用了解百纳这个中文译名,现在这个译名变成了商标,在他们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事。如果解百纳可以变成商标,法国人也可以把Cabernet抢注为商标,英国人可以把Cabernet的英文译名抢注为商标,德国人可以把Cabernet的德文译名抢注为商标,其他所有的葡萄品种,诸如雷司令、霞多丽、蛇龙珠等都可以变成商标。这是明显违背知识产权国际惯例的荒谬做法。
此张裕非彼张裕
解百纳70年历史一直是张裕广告宣传中最得力的王牌,也是此次庭审中双方反复质证的焦点。在原告律师的再三请求下,张裕也没有交出解百纳在七十年前注册的商标注册证,张裕公司在庭审中所提交的证据,也无法证明,七十年前的张裕葡萄酒就是今日的烟台张裕。与此同时,伴随着双方质证的逐步深入,人们惊奇地发现,张裕这个商标目前的所有者是1997年注册于意大利的一家外资企业!
张裕公司一直打出保护民族企业知识产权这张牌来为自己张目,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是非常牵强的。现在处在法律纠纷中的第1748888号解百纳商标的注册人是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控股股东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有四个,分别是烟台裕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意大利意利瓦萨隆诺投资公司、国际金融公司和烟台市国资委。根据媒体上公开报道的消息,2005年,在张裕集团的改制过程中,上述意大利公司和美国的国际金融公司通过转让方式获得了张裕集团33%和10%的国有股,现在的张裕集团已经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所谓民族品牌之说已经不攻自破。
消费者或将为张裕买单20亿
中国食协葡果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强指出,解百纳并不属于高端葡萄酒,是大众化产品,成本不高,制作工艺并不复杂。目前市场上有30多种解百纳产品,价格也从10多元到数百元不等。超市销售员均反映,一般来说,30~40元的解百纳产品卖的较好。面对张裕的解百纳产品300-500元高价位,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大众化解百纳产品较为青睐。
但是,如果张裕在此案中胜诉的话,不仅仅将颠覆国际葡萄酒行业200多年通行的行业规则,中国消费者也将即刻面临窘境。根据中国酿酒协会的统计,2007年我国葡萄酒销售规模约为150亿元,其中解百纳的市场份额高达30亿元。由于张裕的解百纳产品较市场平均水平高出几倍,如果其他品牌因为商标原因停止生产解百纳,那么,在市场需求量以正常比例增长的前提下,由张裕完全按控制的解百纳市场每年将给消费者增加20亿元的消费成本。从根本上讲,这场纷争不仅仅是行业之痛,最后还是要让消费者为市场买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法律和葡萄酒行业专家均对解百纳按照国际惯例归属全行业所有这一前景表示乐观。
全文2.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8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