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是指一般正常的经济往来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而经济诈骗是指以经济活动为幌子,采用隐瞒事实,捏造真相,骗取较大数额的行为。
一般来说,虚构事实,虚假承诺,获取他人财务并占为己有就是诈骗。经济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就是经济纠纷。
合同诈骗与经济纠纷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经济纠纷”往往交织在起,使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混淆,特别是当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了一定的欺诈手段时,就更不容易辨别。二者的区分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财物的目的。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目的就是利用合同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的财物,而合同经济纠纷的当事人,只是通过合同进行正常经济活动从而取得经济利益。
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是合同诈骗罪还是经济纠纷?
1、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欺诈行为。行为人如果所签订的合同实际没有履行,而且最终也没有能力去履行,但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始终没有采取欺诈行为,就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在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任何欺诈行为都可以认定合同诈骗罪。要认定欺诈行为对于合同诈骗罪的影响,主要看行为人所采取的欺诈行为是否以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为目的。
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或签订合同后有无实际履行能力。如果行为人在签约时或合同有效期内有充足的货源或后备货源,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或担保,或者在合同有效期内具有找到货源、资金的可能性;或者具有承担违约责任的能力等,应认为当事人具有履约能力同,就不应认定行为人是合同诈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