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国家即将启动二次房改的消息。从1998年开始,国内正式拉开了货币化买房的大幕,但也开启了一个蛮荒时代——在缺少规制的市场下,利益主体野蛮角力,并最终绑架了国民经济。二次房改实际上是对第一阶段进行的一次拾遗补缺式修正。
为何在此时提出二次房改
其实,早在2009年二次房改的课题就被提到了重要层面。当时,由住建部副部长牵头,专门组织了一个小组,对深化住房改革问题进行研究。
随着市场演进,那时的市场矛盾就已经开始凸显:强势群体推升房价,将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推入了无力买房境地,而住房设计体系远跟不上市场需求。
如今,这种矛盾更加复杂突出,并将导致市场再次出现停滞局面。
一方面,救楼市政策效应逐渐递减,在促发了一部分真实购买需求提前释放之后,高房价将更多刚性需求挡在门外,使得回暖难以持续,尤其在人口净流入城市,这一点尤其突出。
另一方面,一线城市多年的限购政策,将有实力的投资投机资金挡在了门外,影响了去库存的进度,而这里却是现在和将来最热门的区域。
也就是说,在目前制度体系或政策下,不管是有资金实力,还是无资金实力的,都存在一定程度不能痛痛快快买房的问题。长期以往,市场极大可能会再度沉寂。
所以,这种不合理和资源浪费急需一种重新设计的住房体系,来疏导市场,同时平滑社会阶层关系。
未来的主导思路是什么
从种种迹象来看,未来中国的住房体系设计将更多倾向于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这一思路。
在此次启动二次房改过程中,有关人士透露出,目的在于既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权利,又能使市场规律在住房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住房分层设计理念将会成为二次房改的主导思路。实际上,这一制度体系在新加坡获得了极大成功,国内有可能会照搬这一做法。
也就是说,未来大部分工薪阶层的住房问题将归入社会保障序列,包括租赁型保障房和购买型保障房。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市场已经存在的各种名目的保障房,未来将统统归于上述两大类。
而在归市场方面,行政化干预将会全面退出市场,包括取消一线城市限购等政策,实行价格上不封顶策略。从这一点看,北京高地价催发的被豪宅化问题,将会通过打开限购的渠道来化解,但这并不会对工薪阶层的保障性住房带来任何干扰。
不过,对商品房存量市场而言,周围高地价引发的新建商品房价格升高,无疑将会推高二手纯市场化商品房价格。
二次房改面临的最大问题
不过,比新加坡国情更为复杂的是,中国还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在100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都存在着大量无户籍流动人口,并且还在持续流入的过程中。
实际上,这部分人口的住房需求往往是最迫切的,但大都经济实力有限,也是最需纳入保障房的群体。但是,从过去经验看,由于城市既得利益者排外思路,这部分人口的住房保障问题一直处于悬空状态,并且越是规模大的城市,这一问题越突出。
在二次房改中,现在还无法得知未来保障房的受益边界。即便是受益者扩大到了这些新市民身上,但在落实和执行上依然存在不确定。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将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房价格局。显然,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