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交往中,一些企业为了简化交易手续,经常让办事人员拿着盖好章的空白合同,同对方谈生意,这种方式固然带来很多便利,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法律风险。因为盖好章的合同书上约定的内容,即便不是企业的意思,对企业也发生法律效力。以下两个案例来说明下:
案例一:某公司的一解聘职员离职后,利用以前工作期间单位出具的空白合同书,私自以公司代理人的名义与公司的客户签约,并收取客户的8万元货款后潜逃。后因公司没有供货而被客户起诉,要求返还8万元并赔偿经济损失。公司应诉时提出,该职员是离职后利用没有上交的空白合同订的货,产生的后果应由个人承担。但法院判决公司应返还8万元。
案例二:某公司为了推销积压产品,派出销售员到各地推销。其中一名销售员找到某超市管理人员刘某,希望超市购买一些货物,并答应给刘某一定比例的提成好处。刘某知道超市并不需要这批产品,但因为有好处,就利用自己手中盖过章的空白合同书与销售员签订了10万元的买卖合同。随后,销售员把货物发给超市,并通过银行托收货款。等超市负责人得知此事后,坚持其未授权刘某购货而拒绝收货,并通知银行拒付货款。后来法院审理了这件案子,认为双方买卖合同有效,超市应支付货款10万元。
空白合同易产生表见代理的后果,即代理人没有得到被代理人的真正授权,由于具有某些现象、假象,使他人有正当理由认为其有代理权,与之订立合同,该合同是有效的,不知情的被代理人需承担责任。其主要意义在于维护人们对代理制度的信赖,保护善意无过失的相对人,进而保障交易安全。虽然案例中受损的单位,可以向经办人追偿,但公司声誉已经到影响,经济损失已经产生,追偿并不一定能挽回全部损失。
所以减少空白合同的使用,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该类损失。
全文71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