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权利主体和客体是什么
1.民事主体即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我国法律,包括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以及个别情形下的国家(如国家成为无主财产的所有人)。
2.民事客体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通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成为民事权利客体。民事法律关系建立的目的,总是为了保护某种利益、获取某种利益,或者分配转移某种利益,因此,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所承载的利益,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联系的中介。这些利益虽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但可归结为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依利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四类。
二、民事权利种类
民事权利种类:
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2.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3.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4.根据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5.根据相互间是否有派生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
6.根据权利有无移转性,民事权利可分为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三、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
保护民事权利的措施,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又称国家保护,指权利人通过法定程序请求国家对其权利进行保护。
公力救济,是以民事责任作为中介的。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原来正常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实现受到阻碍和干扰,从而产生民事责任法律关系。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便行使公权力强制责任人承担第二性的义务,以对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加以补救。
除了民事性质的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十种责任形式之外,还可以采用训诫、收缴财物或非法所得、罚款、拘留、判处刑罚等行政和刑事性质的保护方法。
全文81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