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再保险世界排名第二的瑞士再保险获得中国保监会的批准在中国筹建全国性分公司。根据中国保监会的许可,瑞士再保险将获准经营的业务范围包括产险以及寿险再保险业务。这是继世界再保险老大——慕尼黑再保险获准在华筹建分公司后,外资再保险拿到的第二张全国性的营业许可牌照。当这两家再保险巨头已经投入紧张的筹建工作之时,世界排名第三、第四的通用科隆再保险、安裕再保险也于近日纷纷打破了沉默。
7月中旬,通用科隆再保险集团副董事长卢彼得博士率领其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香港分公司总经理等一行数人,旋风式拜访了上海、北京两地保险监管
部门和其大小客户。近日在其北京代表处成立一周年庆典上,卢彼得与京城各大保险公司的头头脑脑坐在一起侃侃而谈。
席间,卢彼得透露说,通用科隆再保险集团正在按照新的外资管理条例规定,以其子公司德国科隆再保险公司的名义重新向中国保监会申请建立分公司的执照,尽管结果、时间还无法透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该执照将囊括寿险与非寿险的内容。卢彼得表示,如果可以顺利地获准进入中国市场,通用科隆再将首先考虑在上海设立一家分公司。
卢彼得在谈到中国市场的前景时说,10年前我们进入台湾时,业务量非常小,现在已有四五千万美元的年保费收入,而中国大陆的市场潜力比台湾大得多,但是没有人可以预计未来,对未来期望也不好进行量化。不过不管怎样,中国保险市场迅速的增长势头,比如产险保费在过去10年的实际年均增长率为10%,而寿险保费在同期的增长率高达24%,对于外资再保险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吸铁石。
当被问及晚入市场的通用科隆再是否将失去竞争的先机时,卢彼得说,虽然通用科隆再尚未获得在华营业的许可,但并不觉得太晚,世界前三家再保险公司在世界上每一块市场都在竞争,在中国这种竞争也不可避免。他认为,通用科隆再进入中国的时机正好,他们将用通用科隆再保险集团的60亿美元来支持在中国设立分公司。
至此,世界三大再保险集团已经或正在进入中国再保险市场。当记者就业务侧重点以及各自现在的进展情况采访前两家再保险公司时,他们出奇地低调。瑞士再保险北京代表处在接受记者电话询问时表示,公司目前才取得了筹建批文,对于何时正式开业,公司注册地会选择何处,目前尚不明确。而慕尼黑再保险北京代表处有关人士在接到记者电话询问时,对于公司进展情况也缄口不答。
记者在采访德国科隆再保险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金大荣时获悉,通用科隆再保险在美国是以非传统再保险业务见长,比如财务再保险。强项是做超赔再保险,就是一种非比例合同形式。
金大荣指出,除了超赔再保险外,在再保险业务当中,还有比例再保险形式,就是再保险分出人与再保险人在签署业务合同时有固定的比例分成,如果分出人自留40%,分出人对外分出60%的话,今后相关保费收入、出险分摊也以4:6这个比例来分成。目前前两大再保险公司为尽早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多是在做比例合同形式的。记者认为,超赔再保险或许会成为晚入场的德国科隆再保险今后在中国抢滩的一道杀手锏。
有趣的是,记者发现这三大再保险巨头向中国保监会申请的都是综合性执照,即业务范围包括产险以及寿险再保险业务;并且都是要以分公司的形式开展业务的。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再保险市场是中国保险市场中最先对外放开的领域,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即允许外国再保险公司以分公司、合资公司或独资子公司的形式提供寿险和非寿险的再保险业务,且没有地域限制或发放营业许可的数量限制。
为什么外资再保险巨头弃子公司、合资公司而不顾,却对分公司情有独钟呢?业内资深人士指出,这种现象再次证明再保险业务的竞争是没有竞争的缓冲地带。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十分清楚自己与中资直接承保公司之间的竞争,是抢客户、争保单,而同再保险公司的竞争,则是对分出公司的争夺战。丢掉一张保单和丢掉一个公司的力量当然不一样,丢掉一个公司就等于失去一整块市场。为了避开同业竞争的不便,所以才不考虑子公司或合资公司等其他形式,也不会参股某家中资公司。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再保险业务告别垄断已只是时间问题。中外保险公司同台竞争的格局将继寿险、财产险后延伸到再保险领域。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