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回避制度面临的窘境与解析
时间:2023-06-14 08:01:19 94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回避制度是现代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它对保障司法公正与程序正义具有重大意义.但我国在实践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结合世界各国的规定,从回避的法理基础﹑回避的对象﹑回避的条件和效力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回避制度加以分析和反省,并提出相应完善的建议。

首先、我国回避制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

在我国,无论是法学界还是实务界,回避制度都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实际上,回避制度是保障程序公正和司法正义的重要措施,而司法公正是现代诉讼民主与司法文明的集中体现,因为“诉讼制度或程序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1]公正在诉讼领域的意义始终带有根本性,它是法院存续所必不可少的“司法程序的心脏”。“如果说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法官就是这最后一道防线的守门人”,而“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能看得见的方式实现”[2],所以,确保法官公正,对于促进诉讼公正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离开了微观和局部的公正,就没有诉讼程序整体上的公正”[3]而鉴于法官具有双重人格身份,一方面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对案件进行裁判;另一方面,又作为个人参与广泛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人类乃血性动物,难免有感情作用,故法律特设回避之制度,使法院职员如有某种情形,不得执行职务,以期审判之公平。”[4]“实行回避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客观公正地处理案件,防止先入为主和徇私舞弊。”[5]因此,回避是确保诉讼公正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制度。

同时,回避制度的设立也与现代“三方组合”的诉讼构造相关,这种构造的实质即在于强调法院居中的公正地位,也就是说,第三方不但在情感上要与冲突各方没有对抗,而且也不应受冲突者的利益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第三方必须是中立的、公正的、排除偏见的,这从心理学上考察,无疑也是正确的。所以,如何克服当前回避制度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回避制度的作用,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其次、我国关于回避对象的规定有待进一步落实。

所谓回避对象,是指适用回避的人员范围。纵观世界各国,回避对象主要包括法官、陪审员、书记员和翻译人员等。我国三大诉讼法中,关于回避对象的规定较为广泛,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以及刑事诉讼中的检察人员、侦查人员遇有法定情形,应当回避,但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以下问题:

全文95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知识
针对当前我国回避制度面临的窘境与解析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当前我国回避制度面临的窘境与解析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