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诸多财务丑闻凸显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本调查由中国会计视野网站发起并组织进行,调查结果是对中国内部审计现状的一个描绘。
内部审计机构现状
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是目前中国学界与实务界探讨最多的话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讲,内部审计的其他问题,诸如内审的作用、内审人员素质的提高、内审工作水平等等,都是由内审独立性问题派生而来。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位置安放对了,独立性自然就强,内审的作用也就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位置问题,就是内审机构管理体制的问题,也就是内部审计模式问题,它是内审独立性的保证。
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管理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独立性问题就是内部审计模式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正在逐渐增强
根据本次调查,目前内审机构归口管理情况是
由董事会(或下设审计委员会)管理的占46%
由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占25%;
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的占21%,
由财务经理管理的占8%。
同时,有一些单位的内审机构是双重领导,其中,由董事会与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双重领导的较多;还有个别单位的内审机构是由党委书记、监事会、投资管理部、总审计师(总稽核师)等分管。
对比上世纪末一项针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内审情况的调查(曹志勇,1996):当时显示,在67家被调查的有明确内审模式的企业中,由董事会领导的是7家,仅占10%,而今天,由董事会(或下设审计委员会)管理的已占到样本总数的46%。近10年来前后数据的对比显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正在逐步增强。
(二)国有企业偏好纪检监察模式
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为标准比较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其差异如下图
上图显示,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中,内审机构由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管理的比重大致相当,而对国有企业而言,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内审机构的比重大大高于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
(三)不同内审组织模式下内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明显
对比四种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其差异非常明显,具体如下图:
通过上图,我们能直观地看到:在董事会、纪检监察、财务总监(或总会)与财务经理四种内审模式中,内审工作满意人数比重依次降低,不满意人数比重依次提高,相关性极其明显。换句话说,内审独立性越强,内审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四)组织规模越大,内审机构人员越多
按照我们的假设:审计机构人数应与组织规模相关。本次调查印证了我们的假设。下图反映了这种审计机构规模(人数)与组织规模(资产总额)的相关性。其中,较大规模的审计机构大多存在于大规模的组织中。
进一步地,我们计算了不同资产规模组织内审机构人员平均数的情况,有效样本中,内审机构平均人数为5.66人,随着资产总额从5000万元以下到20亿元以上这种由小到大的顺序,内审机构平均人数依次为3.09人、3.5人、4.04人、4.49人、5.01人与9.27人。可见,组织规模越大,内审机构人数越多。图示如下:
(五)组织规模越大,内部审计层次越高
近期对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表明规模大的公司偏好实行董事会等模式,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往往选择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领导模式,即公司规模越大,内部审计的层次越高。(程新生张宜,2005)而本次调查也印证了这样的观点,公司规模越大,内部审计的层次越高的结论不仅存在于制造业上市公司,也普遍存在于其他行业。
下图显示,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小,采用董事会模式的比例也渐小,而采用财务经理模式的比例是渐增的。
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一)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为主
调查显示,内审工作目前仍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作为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的被选率超过80%,内部控制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被选率皆为60%以上,接下来是经济效益审计、基建工程审计、舞弊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最后是信息系统审计。
(二)内审职业满意度不高
调查显示:内审人员对目前内审工作的满意度综合评分情况是:
不好不坏的占42%,
不满意(含非常不满意)的占35%,
满意(含很满意)的占19%,
不好评价的占4%。
满意度平均分是2.76,低于不好不坏分的3分。
对内部审计工作不满意的原因有多种,根据调查,不满意的情况如下图:
此外,还有个别内审人员提到了其他一些不满意的方面,如培训不足、常出差、单位领导打压等等。
(三)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调查显示,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多种多样,具体见下图: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任重道远
虽然说信息化的呼声很高,但实际调查的数据显示,只有19.82%的受访者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这与我国目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现状有关。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晚,内审人员素质还在逐步提高,组织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尚不理想,这些也导致对内审软件需求的不足,导致内审软件水平的提高缺乏内在的动力。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一套功能完备的通用审计软件,而仅限于对某一特定审计项目或某一类型的审计的需要。
(五)内审人员急需多方面的职业培训
就内审人员自身认识而言,所需职业培训按占被调查人数比重排序依次如下图:
一般而言,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方面讲,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是精通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计算机技术、信息控制和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上图可见,所需培训的前五项分别是内部控制制度与评审、管理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其实,内审人员的培训需求也就是内审人员知识结构方面的欠缺。看来,目前内审人员在企业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与内部控制三方面的知识欠缺。
全文2.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9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