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福利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幸福度,那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处于什么水平呢?指数最有说服力。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2014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显示,我国大中城市企业员工福利指数为66.5,福利保障处于基础水平的中间偏下位置。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大中城市企业员工社会保险覆盖率已超过九成,但商业补充保险覆盖率尚不足六成,亟需扩大保障范围和政策扶持。
员工福利是指一段时间内具有企业员工资格的人获得的所有非直接的经济报酬和保险产品,用于改善员工工作和个人生活质量以及防范各种风险的制度安排。
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水平分为五档:低层次水平、较低层次水平、基础水平、较完善水平和完善水平。66.5,这是2014年我国大中城市企业员工福利指数,处于评级基准的第三档,总指数最高为100。
66.5这个平均数是否掩盖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差距呢?还是用数据来说话。分行业看,金融/银行/保险行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最高,为68.1;消费零售/贸易/交通物流和管理咨询/教育科研/中介服务两个行业也排名靠前,分别为67.4和67.2;加工制造/仪表设备行业员工福利保障情况最差,为65.1。
分企业看,国有企业的员工福利保障最好,指数值为68.1;外资企业次之,为67.5;民营企业排名则在最后,为65.1。此外,国有企业福利保障范围最为宽泛,但员工取得各种福利保障的条件也最为严苛。外资企业公平性最强,说明该类企业员工取得福利保障的条件最为宽松。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较好,超过九成,但商业补充保险和非保险福利的覆盖范围不够理想,其中前者只有五成半左右。
同时,企业已经提供的商业补充保险项目并没有完全涵盖职工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商业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等规避疾病风险产品在已提供商业补充保险项目的公司中的普及率为六成左右,而企业年金和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等规避长寿风险产品在已提供商业补充保险的公司中的普及率仅为四成左右。
报告显示,目前企业每年为员工提供商业补充保险支付的费用占全体员工工资总额(税前)的比例平均为12.1%。未向员工提供商业补充保险的企业中,有八成表示已提供社会保险,无力承担商业补充保险。
而从企业员工需求来看,有51.4%的员工选择了更希望企业在商业补充保险上增加投入。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在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失的当下,企业在薪酬管理体系上,即工资、奖金和福利之间做出适时调整已是必然,即有条件地向福利上做出适度倾斜。企业的福利保障建设需要各种商业保险和年金产品做补充,保险公司应开发更具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对那些希望企业在商业补充保险上增加投入的员工来说,重大疾病保险和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最合他们心意,选择这两项的员工比例分别达25.0%和23.3%。此外,选择商业意外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比例也较高,分别为13.8%、12.9%和12.6%。
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袁序成说,2014年前三季度,整个与福利保障相关的人身险有效保单有6.3亿张,相比全国13.6亿人,人均不到0.5张。商业保险在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方面有很大用武之地,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从国际经验来看,税收优惠是发展商业保险最有效的政策杠杆之一,如美国对企业为员工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免税。但目前我国仅对企业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在工资总额5%以内税前列支,对个人购买商业健康险等的税收优惠尚为空白。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建议,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保障性项目给予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为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员工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可适当降低中小企业缴费基准,简化社会医疗保险优惠程序等。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