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土地出让金法律定义及内涵剖析
土地出让金法律定义及内涵剖析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指土地出让的交易总额),或土地使用期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续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的续期土地出让价款,或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按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
二、土地出让金的使用范围
1.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
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
2.土地开发支出。
包括前期土地开发性支出以及按照财政部门规定与前期土地开发相关的费用等。
3.支农支出。
包括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农民塬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4.城市建设支出。
包括完善国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支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5.其他支出。
包括土地出让业务费、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计提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支出、支付破产或改制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支出等。
三、土地出让金是由谁缴纳
土地出让金,一般是由土地使用权获得方缴纳。土地出让金是国有土地使用权拿到后所需上交的钱。依据我国相关法规,国有资源管理部门和土地使用人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应该明确需缴纳出让金的金额、具体的国库、缴纳时间和违约责任等等。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第六条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应当明确约定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应当缴纳的土地出让收入具体数额、缴交地方国库的具体时限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第六条
全文71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