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得知,部分占住者为小区业主亲属。其他业主认为,空置房多年无人管理,浪费资源。该小区业主老黄等人认为空置的房子是社会资产,当小区外围房价日益高涨时,却有人钻管理空子,占住在空置房中,实在是不合理不合法。
以老黄为代表的业主,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清查空置房被人占住一事,让小区管理走上正轨。
昨日下午,东南快报(微博)记者欲向福州市环卫处了解其中详情,但因所有科室的领导都在开会,东南快报(微博)记者没能采访到相关负责人。
记者调查
部分西垅新村空置房都是业主亲属长期占用
昨日11时左右,西垅新村不少家庭主妇开始准备午饭了。今年50岁的张阿姨(化名)住在三号楼8楼,她挥砍着菜刀剁猪脚。交谈中东南快报(微博)记者得知,张阿姨是红庙村的村民。2000年左右,由于垃圾污染,张阿姨和其他村民搬到西垅新村居住。在小区生活14年了,张阿姨似乎还保留着村里的生活方式,比如烧柴火做饭。她剁猪脚旁边有个简易的火灶,火灶里还有一些没有完全烧尽的木块,上面倒扣着一个沾满黑焦物的铁锅,火灶旁边储备了一些废旧木材。张阿姨笑着说,这个是我捡来的。
不过,从农村搬进小区里,这14年来,张阿姨一家的生活轨迹有很大的变化。
四口之家,住在80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倒也住得不错。张阿姨语调突转,可是,后来孩子长大了,80几平方米的房子哪里还够住呢?
原来,张阿姨的女儿早些年结婚了,婆家生活并不宽裕,女儿和女婿没有地方住,只好搬回娘家。后来儿子要结婚了,一屋子,挤着不方便,我就让女儿住进了小区的空置房里。张阿姨说,前段时间,家里装修新房,我也去女儿住的空置房里住了一段时间。
女儿住的空置房也在3号楼8楼,与张阿姨的房子不在一个单元,母女同住一栋楼,已经有好几年了。张阿姨说,现在女儿在小区外开了一家小食店,不用到处打工。
记者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每个住宅小区落成之后,电力部门会为小区每家每户安装电表等设施。再加上,空置房能够使用每栋楼的二次供水。所以,张阿姨的女儿等人,只要按时交纳自己每月所用的电费,在空置房生活,水电使用就不成问题。
与张阿姨一样,从红庙村搬到该小区的林阿姨(化名),也住在三号楼。她告诉记者,家里孩子长大了,房子不够住,然后去住小区的空置房,这在小区很普遍。另外一部分人可能在外面做点小生意,比如卖点海鲜,摆个路边摊什么的,但是家里没有多余的空间放这些东西,所以就把空置房当做杂物间了。
张阿姨告诉东南快报(微博)记者:我有三个侄子,每个侄子都要成家要住房,原先分配的房子根本不够住,我们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收入,根本买不起外面的房子,只能选择住空置房了。
当东南快报(微博)记者问到,住小区里的空置房,要不要向福州市环卫处申请或者报告时,张阿姨等人说:我们自己搬进去的,没有向他们报告,想必他们也是知道的。然而,张阿姨对女儿占住空置房的生活没有长远的打算,市环卫处没有来赶我们,我们就继续住下去。张阿姨说,房子空着旧的快,有人住,就有人气,房子也不至于那么快坏掉。
业主心声
空置房楼顶破败鲜有修补被占住小区安全没有保障
以老黄为代表的业主们认为,这些占住小区空置房的人,没有花一分钱,钻管理漏洞,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于情于法,都得不到业主们的认可。更让老黄忧心的是,如果更多的人来占住小区的空置房,在小区楼顶做饭,或者其他身份不明的人混进小区居住,小区的公共安全谁来负责?
四年前,李先生(化名)为照顾孙子,从湖前搬回小区居住。这四年,平均每一年,我都会丢失一部自行车或者电动车。李先生生气地说,占住一事暂且不论对错,小区现在人员混杂,治安差,我很难有家的归属感。老黄等人认为,市环卫处应该清查占住者,收回空置房,让小区管理走上正轨。
说起管理,老黄忍不住说道,2002年左右,小区业主多次向福州市环卫处反映楼顶破损情况。当年给我们1号楼楼顶修补,2号楼与3号楼至今没有修补过。老黄说,管理单位没有主动提出为我们修补楼顶,更别提拿出小区维修基金了。尽管1号楼曾经修补过,但老黄说,每逢下雨天,楼道和住在8楼的住户都会遭遇漏雨之苦。
东南快报(微博)记者发现,3号楼的楼顶,隔热层水泥板基本全部松动,有的甚至已经烂掉,砖块直接裸露在外,部分砖块碎成多块,下面的管道清晰可见,安装在墙壁外围的管道锈迹斑斑。楼顶往下的入口处,天花板上已有裂缝。张阿姨等人说,每逢下雨天,屋里一定会漏水,弄得楼梯上湿漉漉的。另外,住在8楼的张阿姨家中厨房以及饭厅的天花板上约有5条裂纹,在白色墙体的映衬下,更加直观。
为了不让雨渗进屋内,我们半年前,就把正对我们家的楼顶部分重新翻修了一下,铺上了水泥。张阿姨指着自己刚剁猪脚的地方说,这十几平方米的面积,我们翻修花了一万多元。
昨日下午三点多,记者来到福州市环卫处被告知,所有科室的领导都在开会,会议何时结束,也无人知晓。记者在市环卫处人事宣教科工作人员的建议下,给卫生科负责人留下了采访提纲以及联系方式,截至记者发稿时,东南快报(微博)记者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