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在的社保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退休后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每一部分都根据数据计算。比如,参保人的缴费年限、缴费指数、个人账户存款、退休年龄、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等。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例:50岁195个月、60岁139个月)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全部平均工资指数×本人97年以前缴费年限(工龄)×1%
一、工龄工资
实施办法
1、将员工总工龄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社会工龄,即员工非本企业的工作年数;二是企业工龄,即员工为本企业工作的年数。
员工的总工龄=社会工龄企业工龄
2、对社会工龄,制定线型分配政策;对企业工龄,根据员工职业生涯抛物线的贡献规律,按不同年限分阶段执行不同分配标准。
操作说明
1、工龄工资的分配标准因应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异,各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及经济实力,制定合理的工龄工资分配标准,但应遵循企业工龄工资标准高于社会工龄工资标准、企业工龄工资标准与员工边际贡献率挂钩两项原则。
2、工龄工资的起拿年限以及不同标准的划分年限亦可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但政策制定后,应在较长时期内统一贯彻实施,以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严肃性。
3、少数社会工龄偏长的员工,因其工龄工资短期内有所降低,可能对此政策持反对意见。但就企业整体而言,企业工龄工资有增无减,所以该政策会得到多数员工的支持。
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知道的数据包括员工退休的时候所在的市的去年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以及工作的月数,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
全文72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