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近日,南京秦淮警方接到市民方奶奶的报警称,被假警察骗了40余万元,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骗子更为胆大,因为方奶奶年纪较大不懂汇款,急不可耐的骗子居然来个上门服务,委派一名女子假扮成警察以及方奶奶的孙女等多种身份,骗走了方奶奶40余万元巨款。目前,警方已经对此事立案展开调查。
老人告诉民警她姓方,目前独居,几天前,她的手机接到了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一个陌生男子先是问她是不是叫方某某,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对方立即换上严肃的口吻对方奶奶说:我是上海市嘉定区分局的民警许庆,因为查到你寄到广东的快递里有20多张假的身份证,和他们正在查的一宗洗钱案有关,需要对你进行逮捕,不仅如此,对方还有一部分黑钱流入到你的账户,需要马上进行冻结。
方奶奶一辈子都是勤勤恳恳的老实人,听到对方说自己犯了法立即就急了。在许警官的询问下方奶奶说出自己存有40万元左右存款,这些是方奶奶的爱人过世时留下的遗产。对方告诉方奶奶要将钱汇到警方的安全账户,作为方奶奶的保释金。但是方奶奶今年已经70多岁,从来没有给其他人汇过款,实在不知道怎么操作。在经历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联络后,方奶奶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对方无奈挂断了电话。
挂完电话后,方奶奶着实被吓得不轻,苦于自己不会汇款,但是对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又不放心,正在方奶奶忐忑不安时,这时许警官的电话又响起来了。这位警官告诉方奶奶,对于她的这起案件,当地警方高度重视,局长还作了最新批示,为了防止她的账户资产再次出现异常,当地警方将派员到南京来现场办案,同时根据警方办案的相关规定,办理涉及女性的案件将由女警配合办公。
记者通过对警方警情梳理发现,在各类诈骗警情中,老年人依旧是高危群体。冒充熟人、利用老年人的同情心行骗;利用老年人看病心切的心理行骗;利用授课、试用、试吃等方式进行推销和诈骗生理退化、心理弱点、骗子狡诈,多种因素决定了老年人在生活中成了弱势群体。
同时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多,老人心理孤独及情感需求等问题日益凸显,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采取情感侵入法,热情和老人套近乎,骗取老人的信任后实施诈骗。果然,当天下午,一名女性再次拨打了方奶奶电话,称自己是上海市公安局的马警官,现在已经到南京方奶奶家门口的小区,现在要求方奶奶带着存折单到小区门口。没想到对方来得这么快,方奶奶立即带上存折就赶到小区门外,果真见到了一位年轻的女警,一见面后对方介绍自己是许警官的下属姓马,并掏出警官证和逮捕证。
两人见面后,马警官告诉方奶奶,她这次来南京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方奶奶的资金转移到警方的安全账户中,防止卡中资金被境外洗钱公司划走。因为这个案件案值大,涉及面广,非常复杂,有可能银行也有人牵涉到这起案件中,所以办案过程需要严格保密,特别是到银行办理手续过程中,不能暴露自己的警察身份,将会以方奶奶孙女的身份帮其资产转移到警方安全账户。
当天下午,马警官又冒充孙女手拉着方奶奶的手,亲热地走进了银行大厅,帮着方奶奶办理各种汇款手续,不一会,马警官就帮着方奶奶分3次汇出了40余万元,随后她留了一张收款证明给方奶奶就立即离开了银行。方奶奶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儿子,儿子一听就知道母亲上了当,立即打电话报了警。目前,南京秦淮警方已立案侦查。
【警方提醒】
电话诈骗的目标人群紧盯两类人:信用卡经常透支的人,还有就是年岁大的老人。他们冒充公安、法院、电信等公信力比较高的部门,以事主电话欠费、涉嫌犯罪需调查其银行账户为由,恐吓缺少防范意识的老年人。
老年人防电信诈骗,要加强心态防范,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电话或手机短信。同时子女要尽到提醒的责任和义务,经常提醒在家里的中老年父母,保守好家庭以及个人的银行账号、银行密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子女要经常与家人保持联系,告诉老人自己的近况,将自己了解的一些防范常识和电信诈骗案例向老人讲解,防止受骗。
电信诈骗属于诈骗手段的一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形式是多种多样,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防范:
1、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2、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3、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全文1.9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