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予以从轻处罚,并对已满14周岁、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规定了不同的量刑幅度,对16周岁以下的人还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因此,对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的审查,显得就特别重要。《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九条规定:“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把是否已满
十四、十六周岁的临界年龄,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对难以判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际年龄,影响案件认定的,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第十八条规定:“对未成年被告人提起公诉,应将有效证明该未成年人年龄的材料作为主要证据复印件之一移送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二十八条规定:“法庭调查时,要仔细核实少年被告人在案件发生时的年龄。在查明案件事实和核实证据的同时,还应当查明作案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于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公诉案件,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人民法院除依照《解释》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外,还应当查明是否附有被告人年龄的有效证明材料。对于没有附送被告人年龄的有效证明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内补送”。1991年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如何认定被告人犯罪时年龄问题的电话答复;明确指出:在审判中,特别是在处理死刑案件时,必须把被告人犯罪时的实际年龄作为案件的重要事实予以查清。在一般情况下,认定被告人的实际年龄应当以户口登记为基本依据,结合人口普查登记和其他有关资料,并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后加以确定。对被告人实际年龄有异议或者疑义时,更应当多方查证核实。如果有足够证据认定户口登记册上记载的年龄有误,就应以查明的实际年龄来认定。如果经反复调查,确实查不清的,应当按照从宽的原则予以掌握,以留有余地。根据这些规定,作为辩护人要特别注意重点审查以下问题:
1、审查作案时间。要特别注意审查在临界年龄阶段连续作案的作案时间。在14岁至15岁之间连续作案,不满14周岁的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在15岁至16岁作案,不满16周岁的除刑法17条规定的八种犯罪外,其他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未满18周岁前的犯罪行为从轻处罚,已满18周岁后的犯罪行为不从轻处罚。
2、审查年龄材料是否有效,有无争议。无被告人年龄的有效证明材料的,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建议退回补充侦查;对被告人实际年龄有异议或者疑义时,应当多方查证核实。如果有足够证据认定户口登记册上记载的年龄有误,就应以查明的实际年龄来认定。如果经反复调查,确实查不清的,应当建议法庭按照从宽的原则予以处理。
3、审查同案犯年龄的大小。一般年龄较小,被教唆的可能性大,判刑也应当相对较轻。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