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犯罪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为此,被迫犯只是减轻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法定情节。可以对被迫犯减轻、免除刑罚的理由是:(1)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被动性。作为被迫参加犯罪的共犯人,他们对犯罪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是持消极态度的,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是为了保住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又不得不附随威胁者去实施犯罪,他们之所以犯罪不是为了追求犯罪的结果,不想从犯罪的结果中满足某种私欲,参加犯罪是在两难选择之下做出的无奈之举。(2)基于刑罚目的的考虑。被迫犯主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自愿或者不自觉性,只要及时予以制止,将来再犯的可能性很小。
以下几种情景下不宜认定为胁从犯
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也就无胁从犯之说;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宜定胁从犯。我国刑法对被迫犯予以从宽处理的目的也正是因为他们主观恶性程度较其他共犯人低,其人身危险性也要小于主犯和从犯,1979年刑法甚至认为胁从犯的犯罪作用小于从犯,于是明文规定对胁从犯应当比照从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对于胁迫犯罪又是怎么审判呢?
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被胁迫的程度不强,会构成犯罪的,但应当从轻、减轻处罚;如果被胁迫到没有自己的意志了,就不构成犯罪。被诱骗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是否从轻处罚也要看具体情况。
那又如何证明胁迫犯罪呢?
对威胁者来说,他大可不必承认强迫行为,因为这样可以让替罪羊分担一部分刑罚。对被威胁者来说,自己当时处于被动形势,很难掌握有效的威胁证据,比如录音视频什么的。
全文74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