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读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手段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手段:
1.信用评级制度。如果信用评级制度得到普及,那么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欺诈类风险的发生数量——这会压缩欺诈类平台的市场。同时,评级制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向问题平台的资金数量。
2.第三方审查制度。可通过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等第三方专业人员出具审核意见书的方式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业务模式、财务模型、财务状况等进行审查。
3.征信机构监控制度。监管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金融平台(征信公司)的数据分析,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及时的监控。
4.消费者警示制度。消费者警示制度是指当互联网金融平台出现了某些标志性特征但尚未“垮台”前,对消费者进行的信息警示。
5.其他风险防控制度。如建立数据库或服务器托管制度、建立电子合同签署、归档、备份制度。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种类
1.疑似失真信息传播。
互联网上会有很多失真的信息。从互联网金融性质层面来看,与互联网相关的金融信息都能直接通过金融的活动表达出来,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在执行的时候的重要手段。
2.产生技术系统风险。
互联网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那互联网金融自然也是在网络平台上被建造的。
3.机构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从目前互联网金融机构中收取的资料来看,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虽然发展比较快速,但是相对的风险和对抗风险的能力都是比较差的。
4.监管不利。
第四种风险与人为导致的风险类型较为类似。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新型行业,所以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也不够健全。
三、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件的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技术性强。
二是犯罪隐蔽性强。网络的虚拟性使犯罪分子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不与被害人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进行诈骗活动。而且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往往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及其他相关信息,难以追踪定位。
三是犯罪取证难。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很容易被篡改和删除,而且删除后不保留任何痕迹,加上很多信息系统在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安全防范设置不强,不具备数据保护等功能。犯罪分子实施破坏、窃取数据后,系统没有自动保留犯罪痕迹,故案发后难以取证和调查。
四是犯罪成本低,收益高。犯罪分子不用锁定特定犯罪对象,在上网的电脑上轻点鼠标就可以修改信息或者将诈骗信息发布出去,短时间内往往就会收益较大甚至巨大。
五是犯罪涉及面广。网络不受时空限制,故此类犯罪的犯罪地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被害人也可能分布在多个省市甚至多个国家、地区,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多个司法机关或者多个国家、地区对此类犯罪具有管辖权。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