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国家的法律,所谓的骗婚行为,实际上是指利用婚姻作为诱饵来欺诈他人财产的不当行为。
从实际情况来看,倘若男女双方已经成功领取了结婚证书,然而仅因为其中一方的家庭观念较为薄弱,或者对婚后生活缺乏责任感,从而使得二人无法携手共度余生的话,那么将这种情况定义为骗婚并不妥当。
然而,在此提醒大家,当遇到那些在索要彩礼之后便消失无踪、离家出走的情况;
或者是在索要彩礼之后,选择与他人同居生活的现象;
亦或者短时期内经历多次婚姻生活的状况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便鉴别出是否存在涉嫌诈骗的可能性。
尽管这些行为并未达到诈骗犯罪的程度,但在确定彩礼补偿金额时,法院仍会给予充分的价值评价。
若是发现女方确实有意向通过索要彩礼获取不当利益,虚构事实或隐瞒某些事实真相,并且涉嫌诈骗犯罪,那么法院将会把犯罪证据移交至公安部门进行处理。
我国刑法制度并未设立骗婚罪这一罪行,因此,骗婚行为将适用于诈骗罪的相关法规。
关于骗婚行为的认定,我们可以从下列几个维度进行考量: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嫌疑人产生犯罪意图的时间节点进行判断。
由于涉及到婚姻诈骗的诈骗行为,犯罪意图常常产生在婚姻关系正式建立之前,具备蓄意取得他人财产的犯罪意图是认定以婚姻形式进行的诈骗罪的关键要素。
其次,在客观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虚构情况、隐瞒真相等手法,骗取受害者的信任。
再者,依据骗取的财产所有权情况分析,所骗取的财产可能属于受害者在婚前独自所有的个人财产,却非婚姻关系确立以后,“夫妻”共同拥有的资产。
最后,在事件发生后,结合受害者的态度,司法机关可能会考虑是否有追究犯罪的必要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全文826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