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仲裁时效多长时间时间生效
经济仲裁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经济纠纷仲裁和劳动仲裁的区别
经济纠纷仲裁和劳动仲裁的区别如下:
1.适用的对象不同:
经济仲裁主要适用的是平等的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劳动仲裁则主要涉及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纠纷,处理的主要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工资,劳动合同,工伤等方面的争议。
2.立案的条件不同:
经济仲裁立案的前提是经济合同中必须有明确约定发生争议以后由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3.设立的依据不一样:
经济仲裁机构是根据仲裁法由人民政府设立的处理经济纠纷的部门,劳动仲裁机构则是根据劳动法在劳动部门设立的解决劳动争议的组织。
4.法律适用不同;
5.仲裁的效力不一样:
经济仲裁是一裁终局,一经作出即生效。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当事人不服仲裁的话,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
三、对经济仲裁裁决不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么
对经济仲裁裁决不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经济仲裁裁决不服,认为裁决错误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如果事先选择了仲裁解决纠纷,仲裁裁决作出之后,就不能再就该商事纠纷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全文92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