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公众对于未来的信心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全国各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余额增加1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5亿元大关。这是央行发布的2006年1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公布的结果。
今年前两个月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增加10136亿元,同比多增加1867亿元。2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1月末14.8万亿元的基础上,首次超过了15万亿元,达到1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继续保持较高增幅。
表象收入增加消费减少
从短期看,2005年和2006年居民的储蓄明显增加,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消费热点消失。比如,要买房子,结果房价猛涨;要买汽车,汽车降价,所以找不到一个突出的消费热点,居民自然就将手中的钱存起来了。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这两年,居民收入都在两位数增长,存款自然增多。尤其是过去的两个月中包括了国人最重视的春节,各单位集中发放钱物使得存款量剧增。三是公众对于通货膨胀预期降低。北京师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解释说,2003年底到2004年初曾经有过通货膨胀的预期,结果居民储蓄意愿明显降低。如今,通货膨胀预期降低,自然居民储蓄意愿增加。
根本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从央行调查数据来看,去年和今年,中国居民的储蓄都保持在较高增速,今年头两个月的增速18.3%比去年全年的增速18.1%略高。
调查结果反映,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消费(包括借债消费)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28.6%,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降低0.9和1.8个百分点,居民的消费意愿在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后,本季更跌至历史新低。
导致居民消费愿望走低的因素:一是居民对未来某些开支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心,问卷反映在居民的储蓄动机中,教育费一直独占鳌头;其次是养老、购房和预防意外,这四项占比本季达56.5%。居民考虑到未来生活需要,只好进一步控制当前消费,增加储蓄。
钟伟教授给出了导致中国居民高储蓄的原因:从长期来看,中国居民储蓄一直都很高,这反映了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居民存钱,是为了医疗、子女入学、养老等,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会直接导致居民对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如果社会的保障体系完善,那么居民就完全没有必要存钱,反而会积极消费。
危害高储蓄存在大量风险
钟教授建议,中国政府应该更加理性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避免储蓄过高带来的经济问题。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对中国的高额储蓄表示担忧,他强调:中国必须将当前的高额储蓄转化为消费力,由高额储蓄导致的过剩流动性将拖累中国的金融体系,导致沿海地区房地产市场等出现泡沫。此外,一旦美元贬值,中国的美元资产组合将面临重大的潜在财务损失。
对策福利安全与创造就业
罗奇认为,在中国,刺激消费以拉动增长需要大型政策措施的配合。政府需要在两个层面做出行动:建立一个全面的社会福利安全网,以消除人们因国企改革担心失去工作和收入的顾虑;同时创造新岗位,特别是在发展落后的服务行业,大力拓展中国庞大人口的购买力。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