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八种证据种类,其中一种是证人证言,证人证言相对于物证来说,他的接受度可能会差点,这也是由于他的属性决定的,他的证明力具有不确定性,这就给案件办理带来了难度,容易错判,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证人是否应当如实作证?
刑事案件中,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査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为了促使证人如实作证,法律规定,证人应当如实作证,公安司法机关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应当按照伪证罪追究法律责任。
《刑事诉讼法》中相关法律规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是年幼的,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这也是为了保护司法公平及正义,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秩序。
全文34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