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友好的基础上,合同当事人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是最好的方式;
2、合同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一方或者双方为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调解。上级机关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调解,不得进行行政干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院等进行调解;
3、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以根据合同规定的仲裁条款或者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合同中未订立仲裁条款,事后未达成仲裁协议的,合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合同纠纷,寻求司法解决。
不发工资有什么解决方法
如果单位拖欠工资,要分两种情况:
1、劳动者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选择不解除劳动合同,而是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行政机关责令的期限内仍不发放工资的,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支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可以向法院起诉。
向单位要工资需收集的证据如下:
具体来说,劳动者向单位要工资时应当留意收集以下三个方面证据:
1、来源于用人单位的证据,如与之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工资单、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出勤记录等;
2、来源于其他主体的证据,如职业中介机构的收费单据;
3、来源于有关社会机构的证据,如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的医疗诊断证明、向劳动保障部门寄出的举报材料及邮局回执等。
单位拖欠工资一直不发或者是无故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行为都是违反劳动法规定的,也伤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劳动者,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的方式来依法维权,但一般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在申请劳动仲裁时要准备好相关的劳动证据,否则仲裁委员会不会支持劳动者的诉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全文92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