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关键要素
时间:2023-09-09 07:30:15 400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包括明知或应知自己导致交通事故仍开车逃离现场、返回或离开医院、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信息后离开、在接受调查期间逃跑、承认交通事故并知道伤者或家属受伤、未经协商支付赔偿费用不足、承认交通事故且有证据证明知道发生、未经协商或协商失败离开、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信息并离开。这些行为被视为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有时可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以下是对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认定:

1.当事人知道交通事故的发生,选择开车或弃车逃离现场;

2.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对事故的责任,离开现场;

3.当事人有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离开现场后又返回;

4.当事人虽然将伤者送往医院,但未报案,无故离开医院;

5.当事人虽然将伤者送往医院,但在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6.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跑;

7.当事人虽然离开现场,但承认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有证据证明应该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

8.当事人协商未能达成协议或未经协商支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离开现场,有证据证明是强制离开现场的。上述八种行为可视为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有时可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交 通 事 故 逃 逸 行 为 的 法 律 后 果

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可能会受到以下法律后果:

1. 罚款: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2. 吊销驾驶证: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 民事责任:交通事故逃逸的机动车驾驶人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承担修理费和承担责任等。

4. 行政责任:交通事故逃逸的机动车驾驶人可能会受到行政责任,包括罚款、扣留车辆、吊销驾驶证等。

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可能会带来各种法律后果,包括经济、行政和刑事责任等。因此,任何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都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通知相关部门,不得逃逸。

任何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都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通知相关部门,不得逃逸。否则,可能会受到经济、行政和刑事责任等法律后果。因此,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夜间还应当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的;

(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六)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

(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交通警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在固定现场证据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拒不撤离现场的,予以强制撤离。当事人无法及时移动车辆影响通行和交通安全的,交通警察应当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具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处理。

撤离现场后,交通警察应当根据现场固定的证据和当事人、证人陈述等,认定并记录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驾驶证号或者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号码、保险公司、保险凭证号、道路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等,并根据本规定第六十条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当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具备当场制作条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三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当事人签名,并现场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接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注明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四条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又无其他机动车驾驶人即时替代驾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除依法给予处罚外,可以将其驾驶的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

(一)不能出示本人有效驾驶证的;

(二)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仍继续驾驶的;

(四)学习驾驶人员没有教练人员随车指导单独驾驶的。

全文2.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管制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新时间:2024-01-07 16:30:08
查看管制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管制 最新知识
针对 确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关键要素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 确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关键要素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