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作权跟版权的区别
在我国,版权就是著作权,没有区别。版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简单来说,著作权是针对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言的,而邻接权的概念,是针对表演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的参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等。
二、什么是著作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凡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也依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
三、著作权与版权的关系
关于版权和著作权首先应该明白的一点就是,在我国,版权即是著作权。即在国内版权和著作权的外延和内涵完全一样,在具体实务中无需区分两者的区别。
版权,即著作权的定义可为,作者对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文学著作等作品所享有实现收益的财产权利和保护其自身人格权利的基础。目前国内著作权的取得分为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两种。伯尔尼公约成员国都应遵守伯尔尼条约,其中条约规定,在成员国领土上完成的作品自动受到伯尔尼公约承认的著作权保护。而登记取得则需要作者去相关版权管理机构登记其作品,只有获得认证后才能得到著作权的保护。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七条有相关规定,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为版权本身。概念在国内范畴基本无继续细化区分的意义。
但从著作权和版权的发展来看,著作权只是版权诸多权利中的一部分。著作权仅仅指针对原创作者本人而言所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而邻接权是指,除了著作权人本人以外,其他对该作品做出贡献,其个人权利应当得到法律保护的其他参与人,通常人身权利为主。其他参与人通常包括:表演者权、广播权、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所享有的其他权利。由此可以看出,版权是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著作权只是针对作者本人而言的权利。但这一点,随着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逐渐扩大,有将邻接权归入著作权的趋势,从而导致著作权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在我国立法上,著作权也体现了立法趋势,以《著作权法》的成文形态保护作者相关法益。
版权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知识进步,给与原创作者以发明和创作的激励,从而促进文化和知识的繁荣。版权法成为作者获得报酬,获得高额许可费的权力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著作权和版权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扩充。著作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区分著作权和版权已经不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人们应该聚焦的应该是对于著作权和版权的新内涵不断丰富,对作者和作品的保护不断完善,从而为社会进步提供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五章 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保护 第五十七条 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在起诉前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