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协议离婚的14岁儿子监护权能要回来了吗
无论是通过夫妻双方协商确认子女抚养权归属,抑或是由法院作出判决裁定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都须始终坚持贯彻一个共同的指导准则,即必须遵循“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根本原则。
实质来看,子女抚养权问题重点在于,探讨并寻找如何使孩子在最适宜、最优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子女抚养权的归属,其终极的答案就在于此,即为谁才更有可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最佳条件和支持。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二、协议离婚孩子归属如何确定
通常而言,当夫妻选择离婚时,他们需要就子女的抚养权问题做深入的商谈和协商。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可以按照父母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来做出决策,也就是父母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审慎地协商解决最有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抚养方式。
然而,针对协议离婚的情形,有必要在离婚协议中明确提及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问题。
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协议的有效性,也便于日后解决抚养权纠纷。
如果父母双方就子女抚养权达成了共识并签署书面协议,那么这一般都将被法院所认可和采纳。
但如若该协议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导致子女无法得到足够的照顾或者面临重大风险等,那么法院则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撤销。
在实践当中,有些父母选择轮流抚养子女,这种方式也会被法院所接受。
另一方面,对于子女性别低于两岁的情况,法律规定通常倾向于让母亲作为主要抚养人。
如果存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的母亲,父亲同样有权获得抚养权:第一种情况是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病或者严重的疾病,使得子女难以与她共同生活;其次是虽然母亲具备抚养能力却拒绝承担抚养责任,而父亲表示迫切希望抚养子女;最后,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子女确实无法继续跟随母亲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n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n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