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民事法律行为分为七类:(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根据主体和意思表示方向的不同)单方行为:无需他人意思表示即可生效。单方行为又分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达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这容易导致人们对民法学理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违法行为根据性质、情节、社会危害性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它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合称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 所以违法包括犯罪,这就是它们二者的关系(违法不一定犯法,但犯法一定违法!)
商标争议是指对已经注册的商标争议,即两个注册商标所有人之间因两商标相同或近似所产生的商标权利的争端。商标争议的实质是争议人认为在后注册的商标,与其在先注册的商标权益发生冲突,即与其在同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在先的商标相同或近似,或者已经在市场上引起消费者的误认,因而提出限制该商标使用商品范围或者撤销商标注册。商标争议可以分二类: 1、一商标的注册与在先注册的商标存在冲突所引起的争议。这类争议通常发生在两个使用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商标之间。对于这类商标争议在我国商标法规定了从注册之日起算的5年的争议期。 2、商标争议是由于商标注册违反了注册商标依法所要求的禁止性规范,或者注册申请人采取了欺骗手段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而取得注册所引起的争议。所谓违反商标注册的禁止性规范主要是指如商标图案不具备显著性、违反公序良俗或善良风尚等。对于第二类商标争议,我国《商标法》上没有规定提出商标争议的期限。这就是说对于这类商标争议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任何时候都可提出商标争议。
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如下: (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政责任商标侵权行为的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商标侵权行为所必须承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商标法作出的强制性处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2、收缴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 3、消除现存商品上的侵权商标。 4、收缴直接专门用于商标侵权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 5、采取前四项措施不足以制止侵权的,或者侵权商标与商品难于分离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责令并监督销毁侵权物品。 6、罚款。对于尚未构成犯罪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者侵权所获利润5倍以下的罚款。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7、责令赔偿损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应侵权人的请求责令侵权人赔偿损失,其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民事责任依据《商标法》第39条的规定,商标侵权的民事责任主要有两种:即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 (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刑事责任 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罪。行为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如果行为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罪。如果行为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如果行为人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单位犯以上罪行,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应的规定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628人已浏览
485人已浏览
1,728人已浏览
2,2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