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配置补助费、地面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其计算方法是:1、征用耕地的补偿费是征用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征用...
土地补偿计算公式 1.土地补偿费=被征地亩数×年产值×补偿倍数 2.安置补助费=需要安置的人数×年产值×补偿倍数需要安置的人数=被征地数÷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土地补偿费的计算标准土地补偿费=前三年平均年产值×补偿倍数(6 (二)安置补助费的计算标准(1)(被征用地块需安置人数×补偿倍数);15时总安置费=该被征地块前三年平均年产值×15(2)(被征用地块需安置人数×补偿倍数)总安置费=该被征地块前三年平均年产值×补偿倍数×被征地块需安置人数 (三)地上附属物和青苗补助费补偿的计算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一般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如果你在遇到征地补偿问题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参考本文的内容,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这样争取获得最大的补偿利益。土地补偿费用主要是根据近三年来平均年产值乘以补偿倍数(6
一、土地补偿计算公式1、土地补偿费=被征地亩数×年产值×补偿倍数2、配置补助费=需要配置的人数×年产值×补偿倍数的情况下需要配置的人数=被征地数÷征地前人均分配耕地数2,青苗补偿费计算公式青苗补偿费是指农作物在成长期未能收获,因征地需要立即让出土地,农作物不能收获而给农民造成损失,给予土地承包经营和土地使用者经济补偿。青苗补偿费的标准一般农作物最高按季度产值计算,播种不久或投入少,也可按季度产值的一定比例计算。青苗补偿费的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公告。计算公式:青苗补偿费=年产值÷耕种季度数3,设置人数计算公式征收时,应设置的农业人口数,征收的耕地数除以征收前征收公司平均占有耕地数计算。需要配置的农业人口配置的配置补助费标准是该耕地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需要配置的人数=被征用的耕地数除以÷征用前被征用公司平均每人占有耕地数4、中等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用补偿标准和计算公式中等规模的水电工程建设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配置补助费之和为该耕地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土地补偿费和配置补助费不能使需要配置的移民保持原来的生活水平,需要提高标准的,由项目法人或项目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审查或批准部门批准。土地补偿费和配置补助费=该耕地征收前3年的平均年产值×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征地补偿的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第四十八条: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第四十九条: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用土地的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禁止侵占、挪用被征用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此外,国务院于2004年12月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规定》,明确提出,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达到法定上限,仍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当地政府可以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予以补贴。 2004年11月12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如果给予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按30倍计算,仍不足以使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将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给予补贴。这些新规定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使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过去,各地在制订征地标准时,往往按地块来测算年产值,并由此确定年产值倍数,从而造成同地不同价等问题,损害了一些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统一年产值倍数,应按照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则,在法律规定范内确定;按法定的统一年产值倍数计算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导致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应当提高倍数。按照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原则,土地补偿费应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合理分配。土地被全部征收,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撤销建制的,土地补偿费应全部用于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安置。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8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23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