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的特性 1、公权性。与调解、仲裁这些诉讼外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相比,民事诉讼有如下特征:民事诉讼是以司法方式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事诉讼开庭前开庭后都可以进行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调解是贯穿民事诉讼的始终的。
调解是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但是调解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双方和好,只要在调解过程中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了。如果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和好,可以由原告方撤诉。如果双方在调解中达成离婚的一致意见,可以由法院制作离婚调解书。如果在调解过程中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那需要法院及时开庭审理,不能久调不决。
离婚诉讼的庭外调解过程:一、第一阶段:诉前调解,顾名思义就是诉前调解。具体来说,当你下定决心进入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时,法院并没有立即立案,而是收集了你的起诉材料,给你开了收集到的材料清单,并在45天内通知你是否能成功立案。法院方面的工作程序是将收到的备案材料直接分配给承办法官,他首先联系被告,确认被告的地址和身份是否正确。然后,他会通知双方到法院接受法官主持的诉前调解。整个诉前调解过程类似于法院谈话,法官会询问双方的基本情况、离婚原因、夫妻财产的基本情况以及是否是第一次诉讼。法院能够调解离婚的,当庭提交诉讼费的文件,当事人支付诉讼费后,出具调解书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如当庭调解和好,将立案材料退回,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如果调解失败,法院还将向原告发出支付诉讼费的文件,让原告提前支付相关费用,案件成功立案。海淀区人民法院在北京进行诉前调解较多。原则上,他们会对离婚案件进行诉前调解,其他法院更容易进行庭前调解。二、第二阶段:庭前调解是指在立案成功后正式开庭前,承办法官通常会召集对方到法院接受法官主持的调解。庭前调解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离婚调解原则的实施。法院希望在庭审前,通过法官耐心的说服,化解双方的矛盾,和好或友好分手。大多数法院通常会征求双方对庭前调解的意见。如果一方明确表示不愿意接受调解,法官会省去这个环节,直接进入庭审程序。三、第三阶段:对于第一次起诉离婚的案件,如果没有法定离婚的理由,法院将重点调解和做好工作。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有可能一上来就为原告工作,动员撤诉,再给对方一次机会。如果对方同意离婚,法官不会继续研究感情部分,而是会直接进入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实质性问题。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7人已浏览
273人已浏览
934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