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指出,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由此可见,退休人员不再具有劳动者主体资格,退休后因为享受...
根据有关规定,贵单位与该进修员工签订的进修合同可以认定为聘用合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1、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企业调解委员会或基层调解组织申请调解;3、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者一般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权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活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法律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在使用者从事相关劳动活动,获得相关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工人达到一定年龄后,身体健康、劳动技能等各方面都下降,发生劳动风险的机会上升,不适合继续工作,达到一定年龄后应强制退休。强制退休后,为了保护退休人员的利益保障生活,国家建立了退休制度,可以领取养老保险费。关于法定退休年龄规定不同,一些国家(如美国)没有退休制度,只要工人的健康许可,就可以继续工作。我国法律直接规定退休年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企业员工法定退休年龄意义的复印件》(劳动社会厅信[2001]125日)规定:国家法定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即男性60岁,女性员工50岁,女性干部55岁。该规定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允许变更或违反。这样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劳动者上了年纪劳动力下降,法律承认劳动者退休后也能发挥馀热,但没有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资格。从社会保险关系来看也是如此,员工退休后不需要继续缴纳社会保险,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一般来说,社会保险机构接受退休员工的养老保险,继续购买工伤保险(当然,我国部分地区允许购买工伤保险)。因此,企业聘用退休人员的,不成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及其他劳动法规调整,只成立民法意义上的劳务关系。
用人单位与员工发生劳动纠纷有下列解决途径: 1、协商。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调解。发生纠纷可以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解决。 3、仲裁。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县(区)市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诉讼。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1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201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