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仲裁活动...
诉讼和仲裁的本质目的相同,是解决当事人纠纷的方法,但有很多不同,主要不同如下:1、仲裁和诉讼的本质不同。诉讼是国家司法权的表现,法庭中庭审判...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事诉讼是法院经过审判,依法做出判决和解是民事诉讼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或者一方让步,以解决双方的争执的活动。亦称和息。和解是当事人之间自愿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第三者参加;调解是在第三者(可能是群众或者群众组织,也可能是人民法院)主持下成立的。仲裁也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仲裁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双方有义务执行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仲裁机构和法院不同。法院行使国家所赋予的审判权,向法院起诉不需要双方当事人在诉讼前达成协议,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审判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经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必须应诉。仲裁机构通常是民间团体的性质,其受理案件的管辖权来自双方协议,没有协议就无权受理。
民事仲裁和民事诉讼的区别是: 仲裁一般来说是指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后签订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交给第三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对争议双方来说,都具有一定的义务履行裁决,以解决争议。民事诉讼主要是指当事人为了解决民事纠纷而提起的诉讼。
商事仲裁和民事诉讼有如下七点区别: 一、仲裁的性质。仲裁的本质是民间性,仲裁机构是民间团体的性质,其对案件管辖权依赖于争议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没有任何强制的意义。而民事诉讼却完全具有强制性和国家司法的性质,即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二、受案范围 仲裁机构受理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而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及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争议则不能受理。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可见仅在民商事关系范围内,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也要比仲裁范围广泛的多。 三、当事人的范围及诉权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而仲裁则不承认第三人制度,仲裁当事人仅包括申请人与被申请人。 四、解决纠纷提起条件和管辖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当事人自愿并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和仲裁申请书。 民事诉讼则与此不同。当事人提起诉讼不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民事诉讼实行严格的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即使是协议管辖,当事人也不能脱离案件与受诉法院之间的联系而自由选择受案法院;如果当事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法院不能受理一方当事人就协议范围内的事项提起的诉讼,即使该事项属法院专属管辖的范围。 五、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 《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问题,但仲裁中的保全措施与诉讼中的保全措施在实施的程序上是不同的。首先,仲裁机构没有实施保全措施的权力。在仲裁中,当事人如果申请采取保全措施,仲裁机构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否采取保全措施,由该法院决定。其次,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而仲裁中,仲裁机构无权主动向人民法院请求采取保全措施。 六、审理方式、审理原则、审理程序。 仲裁案件以开庭审理为原则,若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进行书面审理。在民事诉讼中,一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时,必须开庭审理,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只有在第二审程序中,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才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七、审级制度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不自动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46人已浏览
278人已浏览
214人已浏览
2,99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