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要根据日照间距计算。 所谓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日照间...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下称《规范》)的规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标准为大寒日≥2小时,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般都会因为热涨冷缩,挨着伸缩缝会很潮紧靠伸缩缝处的墙的外侧的的防水抹面都很马虎,因为此处空隙很窄,无法进行正常的抹灰操作。基本上只能两道墙同时施工,随砌随抹,如果伸缩缝顶部万一漏水,或靠近的住户不小心弄湿了这道两旁密封的墙,就很难干。楼房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对此有专门规定。
没有直接关于房屋高度和间距的规定,但是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大城市房屋间距应以大寒日底层窗台面(房子最底层窗户,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日照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为最低标准。如果楼高和间距不能满足上面的要求,自然是不符合规定的。
国家对房屋日照间距有规定,以前面房屋的高度*系数,大致上是1:1.0-1.2,具体标准有当地的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你可以向当地的城市规划部门反映. 给你个范例 2004年1月1日,南京市调整的《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它以立法的形式确保了市民“阳光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调整后的《细则》增加了12条和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以及市民“阳光权”等方面的条款,大小修改58处,其中,对市民呼唤了多年的“阳光权”问题,对在建工程的选址布局、规划管理以及用地规划等多方面作出调整,给予“阳光权”充分保护。 根据规定,新建房屋建筑间距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环境、日照、通风、采光、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以及土地合理利用等因素。在主城区的旧区,建筑间距系数由原来的1.1提高到1.25;在旧区以外的新区,建筑间距系数由原来的1.25提高到1.30。举例来说,如果旧区某遮挡建筑高30米,按间距系数1.25计算,它与被遮挡住宅间的距离就不得小于30×1.25=37.5米,如果这幢建筑在新区,那它离开被遮挡住宅的距离就不得小于30×1.3=39米。 此外,平面布置时的小高层住宅、低层住宅、多层建筑住宅正面与相邻住宅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平行布置的低层住宅正面间距不得小于12米;多层建筑、小高层住宅与低层、多层、小高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15米;当小高层住宅在低层、多层、小高层住宅正南向时,间距不得小于20米。 以上的间距系数是针对低层住宅、多层建筑和小高层住宅而言的,对高层建筑与相邻住宅的间距标准的规定是,当高层建筑与被遮挡住宅平行布置时,其两者间距的系数在旧区不得小于1.30,在新区不得小于1.35,而且还要满足最小间距的标准,即高层建筑高度小于80米时,不得小于30米;高层建筑高度大于80米时,不得小于40米。2009/02/16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50人已浏览
1,540人已浏览
14,546人已浏览
6,77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