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对比三种抗辩权的特点有: 1、具体前提,即行使抗辩权的前提是当事人行使请求权; 2、产生条件特定,即抗辩权有法律直接规定,不得由当事人约定;...
民法抗辩权包括以下内容: 1、同时履行抗辩权 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未按顺序履行的,应当同时履行。 2、首先履行抗辩权 双方互负债务,有先后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对抗不特定债权人的法定事由对抗不特定债权人的法定事由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抗辩事由来自于票据本身或票据上记载的债务人本身。第二,抗辩事由可由票据债务人用来对抗一切不特定债权人,且并不因持票人的变更而受到影响。第三,抗辩事由与票据当事人之间的基础关系无关,具有客观性特征。正是对抗不特定票据债权人的抗辩具有的以上绝对性和客观性的特征。所以该种抗辩又称为物的抗辩。这些事由主要有: (1)以票据不符和法定的形式要件而无效所主张的抗辩。票据上如果欠缺法律规定的绝对应当记载的事项,则票据无效;同时如果票据上记载了一些不得记载的事项,也可能使票据无效。在我国票据法律法规中,主要体现在:①票据上欠缺表明票据种类的记载。②票据上欠缺表明无条件支付的委托或承诺以及确定余额的记载。③票据上欠缺有关当事人的名称、签章及出票日期。汇票必须有付款人和收款人的名称,本票必须有收款人名称,支票必须有付款人的名称。至于出票人的签章及出票日期,一旦欠缺将导致票据无效。④票据上记载了某些不得记载的事项而使票据无效。例如,出票人在签发票据时附加了一定的条件。 (2)票据权利无法行使。主要是:①票据上记载的日期未至或者票据上记载的付款地与持票人请求付款的地点不符合而对持票人可以行使抗辩。②票据已经得到全部付款人或者票据款项开支依法提存。③票据因法院作除权判决而使票据权利失效。④持票人所持票据因超过时效而致权利完全消灭。 (3)欠缺行为能力的抗辩,票据上记载的债务人是欠缺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4)签章伪造或变造记载事项的抗辩。 (5)票据上记载的债务是被他人无权代理的或越权代理的. (6)票据上记载的债务人是被法院宣告破产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终止业务活动的。 (7)票据上记载的债务人因持票人权利时效已过或持票人欠缺权利保全手续而解除了票据责任。 2、对抗特定债权人的法定事由该种抗辩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种抗辩的产生来自于特定人的原因,因此称为人的抗辩。第二这种抗辩仅能向特定的持票人提出,所以又称为人的抗辩。抗辩的法定事由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1)特定的持票人欠缺或丧失受领票据金额的能力。 (2)特定的持票人取得票据时不符和法律规定的条件。 (3)特定的持票人欠缺形式上的受领票据金额的资格。即考察票据背书是否连续。 (4)我国票据法11条之规定:因继承、税法、赠与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人,其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前手的权利。 (5)特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向特定债权人行使的抗辩原因主要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原因关系。票据虽然属于无因证券,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是分离的,但在存在原因关系的直接当事人之间,票据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与履行,仍然应以有关票据原因的合法、有效为前提。该类型的抗辩理由具体包括:①以欠缺原因关系为理由而主观的抗辩。在欠缺原因关系时,票据关系虽不会因此而当然消灭,但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票据关系被认为是明显地违反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故票据法一般都赋予票据债务人对其直接当事人以直接抗辩的权利。②以原因关系非法为理由而主张的抗辩。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约定有先后履行顺序的,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 当事人未依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后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据对方的不履行行为,拒绝对方当事人请求履行的抗辩权。根据《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67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虽然也是双务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但是债务的履行是有先后顺序,不是同时履行,而是一方在前,一方在后。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先履行抗辩权的主体,不是双方当事人,而是负有后履行义务的当事人一方,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不享有这种抗辩权。
法律来源,自己使用,现有技术,不构成系统和类似,专利无效;1、专利无效宣告2、等同侵权的抗辩理由(1)采用禁止后悔的原则进行抗辩;(2)自由公知技术抗辩;3、法定不视为专利侵权(1)享有在先使用权;(2)专利权用尽;(3)临时过境保护;(4)非生产经营性使用;4、未经许可应付费用的情况5、合法使用权的抗辩(1)以委托开发合同为理由进行抗辩;(2)以合作开发合同为由进行抗辩;(3)以许可合同为由进行抗辩;(4)以专利权为由进行抗辩;6、其他抗辩形式(1)、专利权丧失恢复时他人使用权;(2)改变现有被控侵权物;(3)权利冲突抗辩;(4)全面覆盖原则抗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8人已浏览
111人已浏览
370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