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劳动而支付工资。社会活动包括;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工会、青年...
1、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劳动而支付工资。社会活动包括;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工会、青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二、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如休息日、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加倍的工资。
(一)履行国家和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社会活动包括: (1)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 (2)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 (3)出任人民法庭证明人; (4)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 (5)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会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 (6)其他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 (二)加班加点工资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加班加点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三)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工资 根据《劳动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 (四)停工期间的工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1957年7月,国务院《关于企业工人、职员停工津贴的暂行规定》中规定:职工因本身过失造成的停工,不发给过失者津贴。非因职工本身过失造成的停工,一般按本人保障工资的75%发给停工津贴;试用新机器、新工具,试用先进经验及合理化建议期间,非职工本人过失造成的停工,按照本人标准工资100%发给停工津贴;停工期间的地区津贴、野外津贴、生活补贴均按停工津贴发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8人已浏览
423人已浏览
273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