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早都有人提问,这是个假网站,提问者提供的网址、验证码,我登陆后就知道是假的,不兑奖,系统自动提交法院处理。告诉你中奖,不兑奖支付违约金,这不...
首先,先不论伍某与邓某的合同是否真实,邓某的身份只是商铺的承租人,按法律的规定,转租是必须经出租人(伍某)同意的,邓某未征得伍某同意将商铺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工作受伤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其流程如下: 1.先确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 确认劳动关系工作由劳动者提供劳动关系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考勤卡、工友证明、工作证、服务证等),到当地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部门进行仲裁。 2.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作工伤认定。 注意, 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承担所有工伤赔偿费用。
第一,要看合同本身的内容是否合法即当事人双方都是合法的主体且在平等的基础上订立的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有效合同。第二,要看该合同是不是全部针对第三者的且是故意的,若是且故意应当无效。若是但不是故意那么可撤销或者就侵害到第三方利益的部分宣布无效.不影响其他合法部分.
在广告中:夸大事实、虚构效果、隐瞒真相、ps修改、内容与实际不符的都是虚假广告。《广告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均对“虚假广告”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和处罚性规定。但是,各行业当中夸张的、失实的、虚假的广告层出不穷。如果消费者遭遇“虚假广告”,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得区分情况,找到适用的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如果因为“虚假广告”产品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有纪念意义的物质损失的,建议消费者提起侵权责任之诉,因为侵权责任之诉与违约责任之诉相比,违约责任之诉对精神损害赔偿主张可能存在现实的障碍。而且侵权责任之诉,对于消费者来说,赔偿的额度更高。消费者如因为“虚假广告”遭受财产损失的,在举证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建议以“商业欺诈”提起违约之诉,这样对消费者来说,在举证责任的承担上压力较轻。2.消费者可以选择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向工商部门举报、向媒体求助、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等多种途径。3.建议消费者在日常消费的过程中,保留相关单据(发票、收据、说明书、质保证明、三包凭证等等),对于纸面的广告也应当保留,特别是广告中包含有特殊内容的(比如产品功效、认证、标准、代言人等等)。对于经营者的“承诺”,也应当注意保留相关凭据。4.消费者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提出相应的索赔主张。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6人已浏览
387人已浏览
280人已浏览
4,1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