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没有产权证的房产,需要调取产权信息。只要该房产是被执行人的财产,执行法院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查看该房产是否设定抵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被执行人仅拥有一套房产时,一般只能采取查封措施,而不能进行拍卖或用于还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果申请执行的期限已经超过了强制执行期限,那么申请人就只能与被执行人协商,看是否能够主动履行。如果对方不愿意履行,申请执行人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间为两年。申请执行是法律程序中一个小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在申请执行期间内,申请人应该仔细阅读判决书或调解书,确定被告是否存在,以及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时间、分几次履行、最后一次履行的时间,以及是否超过了两年。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则需要根据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如果其他单位和个人持有被申请执行的财产,并且法院书面通知他们协助执行,那么他们也有义务按照通知的规定执行。如果他们无故推托、拒绝或者妨碍执行,造成严重后果,那么有关单位和个人将要承担法律责任。 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应以法律文书为根据。法律规定下列法律文书具有执行效力: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具有财产执行内容的刑事判决书和裁定书;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仲裁文书;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公证文书;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必须具有法律效力,没有生效的不能作为执行的根据;这些法律文书还必须具有给付内容,如果只是确认或者变更法律关系的,则无需执行。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同时,根据第二百零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应当提出抗诉。
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后,法院可以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如果逾期被申请执行人仍未履行法院判决,法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查封、扣押和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如果没有足够的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也可以采取限制高消费和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以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 如果在法院采取上述措施后,被执行人仍未能履行义务,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法院可以恢复执行。
建议履行裁决书上确定的义务,以解除强制执行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45条明确规定:“被执行人的财产经查封、扣押后,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内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解除查封、扣押措施。”解除或撤销查封、扣押是指执行法院基于债权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除去或授权除去查封、扣押的标示,将查封物、扣押物发还债务人,并记入执行笔录。查封、扣押一经撤销,其效力即归于消灭,但不因执行债权消灭或执行机关丧失标的物的占有等而当然消灭,使被执行人恢复对其财产行使权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0人已浏览
19人已浏览
23人已浏览
3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