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通常为: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1、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
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通常为: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1、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通常为: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解决办法有3种:第一是和解,即在尊重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基础上,就双方争议的经济补偿金、、未签的差额等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第二是调解,双方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居中调解下,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第三是通过诉讼或来解决,在劳动争议案件中采取仲裁前置,也就是说案件一般需要经历所谓的“三审”即仲裁、一审、二审。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的是,案件中,如果追索劳动报酬、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争议,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一经送达便生效,就没有了后续的一审、二审程序。
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通常为: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1、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要程序,当事人协商不成或不愿协商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和仲裁。 2、调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可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书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3、仲裁。劳动争议仲裁不同于商事仲裁,劳动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商事仲裁是或仲裁或诉讼。 4、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5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180人已浏览
2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