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其生效的时间始于合同签订之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其中三性是指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这三种岗位。而三种岗位的具体解释为:临时性岗位是指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岗位。辅助性岗位是指保安、保洁等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岗位是指因原岗位员工请假,在此期间无法上岗,需要他人临时性顶替的工作岗位。
(一)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 按照《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没有必要分清是谁的责任导致。 (二)过失性、非过失辞退 过失性辞退即劳动者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用人单位予以辞退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消灭。即《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情形;非过失性辞退是指非因职工原因由用人单位辞退职工而解除劳动合同。 (三)裁员和辞职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或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被裁员人员即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四)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32条规定了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3种情况: (一)在试用期内;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6人已浏览
252人已浏览
216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