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法》第77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同时,第79条又规定...
一般来说,遇到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协商,调解,仲裁以及诉讼。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工伤意外的处置流程1、进行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当自意外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判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议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提议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工人及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能够于1年内提议申请。2、对工伤认定不符的,能够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3、伤情相对稳定后,如果存在残疾、影响劳动本领的,能够向设区的市级劳动本领判定委员会申请劳动本领判定,判定内容包括劳动功效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4、申请判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本领判定委员会作出的判定结论不服的,能够在收到该判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本领判定委员会提议再次判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本领判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本领判定结论为最终结论。5、根据伤残判定的等级,按照法律的限定进行赔付。6、判定结论作出1年内,情况发生变化的,可申请劳动本领复查判定,并根据新的判定结论进行赔付。申请工伤认定,进行劳动本领判定,要求享受工伤待遇必须仲裁以后,如有不服才可进入诉讼流程。仲裁之前需要先进行工伤认定,向劳动部门申请。先申请工伤认定,然后判定,赔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可以靠以上的法律规定解决。
1、协商 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是否构成工伤,以及工伤待遇如何结付发生争议时,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谈判、磋商,从而达成共识解决争议。协商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协商所达成的协议一般都能自动履行。 2、调解 一般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明辨是非的基础上,规劝说服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自然协商,达成协议,从而使工伤保险争议得以解决的方式。调解有利于双方对协议的履行,但是,调解不是处理工伤保险争议的必经程序,当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不愿进行调解时,他们可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仲裁 是由第三方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工伤保险争议,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依据法律、法规作出判断,从而解决争议的方式。对劳动争议,仲裁是必经程序,但我国对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次裁决制度,因而,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 是由人民法院依法对工伤保险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的司法活动。诉讼是工伤保险争议得以解决的最终的最有效力的方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08人已浏览
175人已浏览
290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