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第二百零一条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对于常见的单位可以构成的犯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针对网络的犯罪的表现形式有: 1、网络窃密。利用网络窃取科技、军事和商业情报是网络犯罪最常见的一类。在经济领域,银行成了网络犯罪的首选目标。犯罪形式表现为通过用以支付的电子货币、账单、银行账目结算单、清单等来达到窃取公私财产的目的。 2、制作、传播网络病毒。网络病毒是网络犯罪的一种形式,是人为制造的干扰破坏网络安全正常运行的一种技术手段。网络病毒的迅速繁衍,对网络安全构成最直接的威胁,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3、高技术侵害。这种犯罪是一种旨在使整个计算机网络陷入瘫痪、以造成最大破坏性为目的的攻击行为。 4、高技术污染。高技术污染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有害数据、发布虚假信息、滥发商业广告、侮辱诽谤他人的犯罪行为。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面广、速度快,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控制,造成的损失将不堪设想。
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三方面,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只有触犯刑律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才是现代意义上的犯罪。 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犯罪的概念包括刑罚的要求。
我国经济犯罪发案数量居高不下,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危害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经济犯罪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2.经济犯罪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 3.经济犯罪严重冲击国家经济发展,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4.经济犯罪滋生腐败,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09人已浏览
151人已浏览
430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