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婚姻法》第39条第2款规定: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在我国农村,由于普遍推行以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离婚时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分割(1)婚后以一方名义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或领取经营权证的。这种应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夫妻双方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时,为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在遵循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点,还应遵循以下特有原则: 1、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则。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条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等,应当受到保障”。 上述这些规定,是基于目前很多地方的农村当中,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剥夺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权,使许多离婚妇女在娘家未保留家庭承包土地份额,在夫家可享有的家庭承包土地份额也不能享有。这种剥夺、侵害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的行为,实际就是剥夺、侵害了妇女的基本生活保障权。 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坚决反对封建主义思想和陈规陋习,依法保护农村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权。同时因女性生理上的原因,以及各种经济、社会及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离婚妇女单独从事农业劳动,其能力总体上弱于男性,作为弱势群体,法律应当给予更多的保护。例如,在分割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时候,其土地在土质、水源、距离等方面有差距的,应从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原则出发,分割时适当对离婚妇女予以照顾。 2、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管理的原则。 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使承包土地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是对所有生产资料包括土地的基本要求。如其地上附着物有的适合实物分割,有的若实行实物分割就会影响土地开发的价值,不利于规模经营和管理。又如,有些离婚妇女的娘家与男方家所在地相距较远,离婚后继续承包经营夫妻原共同承包经营的土地困难较大,不利于生产和管理,有些离婚妇女本身无经营管理能力,离婚后继续承包经营夫妻原共同承包经营的土地将会损害土地应有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针对上述各种情况,处理离婚案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分割时,应适当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保持地上附着物和经营权的统一性,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3、保障家庭成员享有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社会中人人有份的最低生活保障权利,决定了每个家庭成员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享有均等的份额。 在离婚案件中对其进行分割时,应考虑分割后不损害其家庭成员对该土地享有经营性使用和收益的权利。鉴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性,人民法院应在分清夫妻共有份额和其他家庭成员共有份额的基础上,采取先析后离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才更有利于保护家庭各成员的财产权利。 (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割方式 1、分割经营法。 如果离婚后男女双方仍同属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各自有承包经营土地能力,并且双方均要求对夫妻原承包经营的土地继续承包经营的,在不影响生产、方便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应考虑将夫妻共同承包经营的土地按份划出,由各自经营。 2、折价补偿法。 一方无能力或不愿继续承包经营的,则应根据有利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原则,将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确定给有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另一方经营,而判令继续经营方给予放弃承包方相当价值的经济补偿。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及双方的现实经济状况,酌情确定经济补偿数额,如有能力的,可一次性给付,无给付能力的可以分期给付。 3、代耕。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代耕是基于亲戚、朋友、邻居等相互信任关系,承包方短时间地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为耕种的行为,无需签订书面合同。在离婚案件中,一方迫于生存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短时间内又不能自行耕种承包土地的,可考虑由另一方代为耕种。代为耕种方在扣除应交纳的承包税金、劳动投入等费用后,按当地当年(或季节)土地平均产量付给对方应得的土地收益。 4、轮耕。 在离婚案件中,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承包土地不利于分割,可采取对夫妻共同享有的承包土地进行轮流耕种的方法。具体方法为,按照离婚时家庭人口数量及承包土地总量测算出离婚一方的所占份额,规定每隔几年让已离婚的对方轮耕一年。为了判决或调解的顺利执行,应明确双方均不得进行掠夺性生产。 5、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和承包土地被依法占用、征用所获得的补偿费,应由夫妻双方按份额进行分割。 《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给予农民以充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由权利。夫妻存续期间,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未自己使用经营,而是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或其他方式流转而产生的经济收益,应本着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原则进行分割。具体如转包、出租的,则可确定在转包、出租期内,对其流转的收益按时按份分割享受。如果存在入股形式的,则也可以考虑分割股份。 另外,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条(二)项规定,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征用土地的补偿费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助费。其中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助费应归承包人所有,安置补助费则视情况而定,如不需要统一安置的,也可以直接分给农户,实践中,多数地方把安置补助费直接发放给需要被安置的农户。
原告朱某与被告蔡某于1995年登记结婚,四年后,朱某的户口迁 入丈夫蔡某的户口所在地的蔡村。2001年间,蔡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 讼,一场离婚大战后,人民法院于2002年6月终审判决两人离婚,女儿 由蔡某抚养。 但因家庭承包的4.566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分割,故朱某于 2002年10月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分割土地承包经营权。原来,1999 年进行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时,经该地镇人民政府审批,蔡家蔡村的责 任田4.566亩,共为8个地块,发包方为蔡村经济合作社,承包方为蔡 某夫妇、蔡某父母和弟弟,还有蔡某和朱某的:A--JL,其中蔡某的父亲是 户主,承包期限为1999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止。朱某认为 自己应该拥有其中六分之一的土地承包权,但蔡家不肯,朱某便将前夫 蔡某及前夫的父母和弟弟告上法庭,要求分割该4.566亩的土地承包 经营权。 法院受理此案后,又依法追加朱某和蔡某的女儿为共同被告,并很 快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被告蔡某辩称,该4.566亩的承包田是父亲 所承包的,另外,原告的户口迁入是在第二轮承包之后,因此原告没有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份额。 本案是关于离婚后土地承包权分割的案例。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中享有的权 益应当依法予以保证。” 该案中的原告是否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应以土地承包权证及其 审批表中原告是否系承包方成员为准,现土地承包权证及其审批表已 明确注明原告系承包方的家庭成员之一,故原告依法享有家庭承包经 经营责任田六分之一的承包经营权。现朱某与蔡某已经离婚,因此应对 家庭承包的责任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分割。据此,法院应该判决原告 朱某享有原、被告家庭承包经营的责任田4.566亩的六分之一份额,即 0.761亩责任田的承包经营权。另根据责任田的分布地块的面积,为便 于承包经营,以其中的0.456亩和0.30亩的责任田分给原告享有为宜。
离婚时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能进行分割。离婚的时候可以对于夫妻共有的财产进行分割,但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没有办法一人一半,没有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通过经济赔偿。如果夫妻一方或双方并没有取得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然也不能将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2人已浏览
145人已浏览
125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